普粤之争

词语解释

普粤之争 - 简介 广东的很多人现在觉得粤语的地位和影响力岌岌可危,甚至担心推广普通话势必导致粤语的“削弱”乃至“废除”。2010年的一段时间,“普粤之争”及相关事件成为海外高度关注的中国热点新闻之一。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有些人甚至喊出了“保卫广州话”的口号。 普粤之争 - 起源 粤语和普通话之争源起于2010年7月初广州市政协就“加强亚运软环境建设”的一份提案。该提案说,考虑到亚运会期间有大量外宾和全国各地的游客来访,建议在本地电视台综合频道加大普通话播报时长,以便营造一个好的语言环境,让外地人更好地理解广州。 应该说,这份提案的出发点无可厚非,为广州创造一个方便各方人士沟通交流的语言环境,不能不说是亚运东道主应尽的一项义务。退一步讲,即使该提议被有关方面采纳落实,也仅仅是加大普通话的播报时长而已,并不能等同于“废除粤语、弱化粤语”。 英文《中国日报》2010年8月12日发表文章:近日,广州相关部门出面否定了此前盛传的关于“推普废粤”的谣言,但粤语与普通话之争还是在海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普粤之争 - 背景 粤语作为广州人及广东省其他许多地方习惯使用的方言,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影响力,并且是其引以为傲的岭南文化的标志之一。可以说,粤语是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形成并得到当地民众深切认同的一种方言。 但也应承认,粤语仅仅是中国众多方言中的一种,它的使用群体也是相对有限的。即使在广东省内,除了约300万人说粤语(广州话)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人说潮汕话和客家话。 “听不懂”,往往成为初到广东的外地人遇到的最大困难,而“说不好普通话”也给广东人在外地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事实上,这也是中国每一种方言的现实困境。 早在20世纪上半叶,以“言文一致”和“国语统一”为口号的“国语运动”就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展。新中国成立后,推广普通话成为国家的重要任务之一。1956年,国务院成立了以副总理陈毅为主任的中央推广普通话委员会,开始在全国大力推广普通话。 现行宪法更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000年,中国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定地位,规定其为国家公务用语、教育教学用语和广播电视基本用语。 普粤之争 - 经济因素 早先的汉语语言课程种类非常有限,只有普通话和广东话两种。后来,邓小平的经济改革最早在深圳开始实施,当时将西

词语分字解释

  • (pǔ)

    pǔ(ㄆㄨˇ)

    (一)、全,广,遍:普遍。普通。普查。普照。普天同庆。

  • (yuè)

    yuè(ㄩㄝˋ)

    (一)、中国广东省的别称:粤语。粤剧。

    (二)、古同“聿”、“越”、“曰”,文言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

  • (zhī)

    zhī(ㄓ)

    (一)、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二)、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三)、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四)、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五)、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六)、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七)、往,到:“吾欲之南海”。

  • (zhēng)

    zhēng(ㄓㄥ)

    (一)、力求获得,互不相让:争夺。竞争。争长论短。

    (二)、力求实现:争取。争气。争胜。

    (三)、方言,差,欠:总数还争多少?

    (四)、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争不。争知。争奈。

普粤之争相关词语(所含汉字: )

普粤之争相关成语(所含汉字: )

普粤之争其他相关

按拼音查词语

ABCDEFGHJKLMNOPQRSTWXYZ
©2024 小娃子  版权所有  小娃子 育儿生活实用查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