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士

gōng shì

公士读音发音

词语:公士 (gongshi)包含汉字:

首字母:G 首字拼音:gong

词语解释

(一)、在官之士;公家之士。《仪礼·乡射礼》:“记大夫与,则公士为賔。”郑玄 注:“公士,在官之士。”《礼记·玉藻》:“公士摈,则曰寡大夫,寡君之老。大夫有所往,必与公士为宾也。”孔颖达 疏:“公士摈者,谓正聘之时则用公家之士为摈。”
(二)、公正之士。《荀子·不苟》:“有通士者,有公士者……不下比以闇上,不上同以疾下,分争於中,不以私害之,若是则可谓公士也。”杨倞 注:“谓於事之中有分争者,不以私害之,则可谓公正之士也。”
(三)、武功爵名。战国 时 秦 商鞅 变法,制订二十等爵,用以奖励军功,“公士”是其中最低者,仅高于士卒。汉 同 秦 制。后代亦或沿用。《商君书·境内》:“故爵公士也,就为上造也。”《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级曰公士。”颜师古 注:“言有爵命,异於士卒,故称公士也。”《北史·魏纪三》:“秋七月癸丑,以皇太子立,詔赐人为父后者爵一级,为公士;曾为吏属者爵二级,为上造。”《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丙申,赐诸道高年百二十七人爵为公士。”
(四)、复姓。汉 有 公士不害。见《通志·氏族四》。

详细解释

(一)、在官之士;公家之士。

《仪礼·乡射礼》:“记大夫与,则公士为賔。” 郑玄 注:“公士,在官之士。”《礼记·玉藻》:“公士摈,则曰寡大夫,寡君之老。大夫有所往,必与公士为宾也。” 孔颖达 疏:“公士摈者,谓正聘之时则用公家之士为摈。”

(二)、公正之士。

《荀子·不苟》:“有通士者,有公士者……不下比以闇上,不上同以疾下,分争於中,不以私害之,若是则可谓公士也。” 杨倞 注:“谓於事之中有分争者,不以私害之,则可谓公正之士也。”

(三)、武功爵名。

战国 时 秦 商鞅 变法,制订二十等爵,用以奖励军功,“公士”是其中最低者,仅高于士卒。 汉 同 秦 制。后代亦或沿用。《商君书·境内》:“故爵公士也,就为上造也。”《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级曰公士。” 颜师古 注:“言有爵命,异於士卒,故称公士也。”《北史·魏纪三》:“秋七月癸丑,以皇太子立,詔赐人为父后者爵一级,为公士;曾为吏属者爵二级,为上造。”《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丙申,赐诸道高年百二十七人爵为公士。”

(四)、复姓。

汉 有 公士不害 。见《通志·氏族四》。

百度百科释义

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一级,即最低一级。有此爵之民,仍须服役,仅身份略优于无爵之人。《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言有爵命,异于士卒,故称公士也”。可享有岁俸约五十石,同时另有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

词语分字解释

  • (gōng)

    gōng(ㄍㄨㄥ)

    (一)、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无私。

    (二)、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三)、国家,社会,大众:公共。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

    (四)、让大家知道:公开。公报。公然。

    (五)、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公主。

    (六)、敬辞,尊称男子:海公。包公。诸公(各位)。

    (七)、雄性的:公母。公畜。

    (八)、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公公。外公(外祖父)。

    (九)、姓。

  • (shì)

    shì(ㄕˋ)

    (一)、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士族。士大夫。

    (二)、旧时指读书人:士子。士民。学士。

    (三)、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士女。

    (四)、对人的美称:志士。烈士。女士。

    (五)、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士。士兵。士卒。士气。

    (六)、称某些专业人员:医士。护士。

    (七)、姓。

公士相关词语(所含汉字: )

公士相关成语(所含汉字: )

公士其他相关

按拼音查词语

ABCDEFGHJKLMNOPQRSTWXYZ
©2024 小娃子  版权所有  小娃子 育儿生活实用查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