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贾的户籍。
秦 汉 时施行“重农抑商”政策,凡在籍的商贾及其子孙,与罪吏、亡命等同样看待,都要服役。 汉 时又规定凡有市籍的商贾不得坐车和穿丝绸衣服,其子孙不得做官。 汉 晁错 《守边劝农疏》:“因以讁发之,名曰‘讁戍’。先发吏有讁及赘壻、贾人,后以尝有市籍者。”《史记·平準书》:“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无得籍名田,以便农。”《汉书·景帝纪》:“有市籍不得宦。” 隋 唐 以后,对商贾的政策与 秦 汉 时有所不同,但仍沿用“市籍”这一名称。《隋书·李谔传》:“以为四民有业,各附所安,逆旅之与旗亭,自古非同一概,即附市籍,於理不可。” 唐 刘禹锡 《观市》:“遂迁市於城门之逵……肇下令之日,布市籍者咸至,夹轨道而分次焉。”
市 shì(ㄕˋ)
(一)、做买卖或做买卖的地方:开市。菜市。市井(街,市场)。市曹。市侩(旧指买卖的中间人、唯利是图的奸商;现泛指贪图私利的人)。
(二)、买:市义。市恩(买好,讨好)。
(三)、人口密集的行政中心或工商业、文化发达的地方:城市。都( dū )市。市镇。
(四)、一种行政区划,有中央直辖和省(自治区)辖等:北京市。南京市。
(五)、中国人民习惯使用的度量衡单位:市制。市尺。市斤。
籍 jí(ㄐ一ˊ)
(一)、书,书册:古籍。书籍。经籍。典籍。
(二)、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隶属关系:籍贯。户籍。国籍。学籍。
(三)、登记:籍没( mò )。籍吏民。
(四)、征收:籍田。
(五)、〔籍籍〕①形容纷扰很大;②形容名声很大;③形容纵横交错的样子。
(六)、古代各种捐税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