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主管都城守卫的官吏。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晋侯 济自 泮 ,会于 夷仪 ,伐 齐 ,以报 朝歌 之役。 齐 人以 庄公 説,使 隰鉏 请成……赂 晋侯 以宗器、乐器。自六正、五吏、三十帅、三军之大夫、百官之正长、师旅及处守者,皆有赂。” 杜预 注:“处守,守国者。”
(二)、犹留守。古时国君离开京城,命大臣留守其地。
《孟子·告子下》:“ 孟子 居 邹 , 季任 为 任 处守,以币交,受之而不报。” 赵岐 注:“ 季任 为之居守其国也。”
处(處) chǔ(ㄔㄨˇ)
(一)、居住:穴居野处。
(二)、存在,置身:设身处地。处心积虑。处世。
(三)、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处。
(四)、决定,决断:处理。
(五)、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处罚。处决。
(六)、止,隐退:处暑。
守 shǒu(ㄕㄡˇ)
(一)、保持,卫护:守成(在事业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守御。守身(爱护自身,保持自己的品节)。守节。守恒。守望相助。墨守成规。
(二)、看管:看守。守护。
(三)、在一个地方不动:守株待兔。留守。
(四)、遵照:遵守。守法。守时。
(五)、维持原状,不想改变:保守。因循守旧。
(六)、呆在一起:厮守。
(七)、节操:操守。
(八)、靠近,依傍:守着水的地方,可多种稻子。
(九)、古代官名:太守。守祧(中国周代掌管祭祀宗庙的官)。守刺(太守,刺史)。守令(指太守、刺史、县令等地方官)。
(十)、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