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的身体。
《水浒传》第四四回:“因他长大白净,人都见他一身好肉体,起他一个绰号,叫他做‘玉幡竿’ 孟康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那大小两个和尚怎的一时就双双的肉体成圣,他全不得知;及至听得铜旋子掉在石头上鏜的一声响亮,倒惊得苏醒过来。” 徐迟 《精神分析》:“他有一种精神肉体都说不出的快感。”
(二)、谓躯体肥胖。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含玉咽津》:“ 贵妃 素有肉体,至夏苦热,常有肺渴,每日含一玉鱼儿於口中,盖藉其凉津沃肺。”
肉体,拼音是ròu tǐ,指大部分或全部以肉组成的性状体。
肉 ròu(ㄖㄡˋ)
(一)、人或动物体内红色、柔软的组织:肉体。肉类。肉食。肌肉。肉票(被盗匪掳去的人,盗匪借以向他的家属勒索钱财)。肉身(佛教指肉体)。
(二)、果实中可以吃的部分:桂圆肉。冬瓜肉厚。
(三)、果实不脆,不酥:肉瓤西瓜。
(四)、行动迟缓,性子慢:做事真肉。
(五)、古代称圆形物中有孔的边。
(六)、极亲密疼爱之称,多用呼子女。
体(體) tǐ(ㄊ一ˇ)
(一)、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二)、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三)、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四)、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五)、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六)、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七)、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 xíng )。
(八)、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九)、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