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薯莨

词语解释

白薯莨,是一种中药读音:Bái Shǔ Lànɡ简介:【英文名】Rhizome of Hispid Yam【别名】白米茹粮、山仆薯、山薯、板薯、地遍、山朴薯、大力王【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白薯莨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hispida Dennst.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详细解释【原形态】白薯莨,缠绕草质藤本。块茎大小不一,卵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外皮褐色,有多数细长须根,断面新鲜时白色或微带蓝色。茎粗壮,圆柱形,长达30m,有三角状皮刺,初有柔毛,后渐变无毛。掌状复叶有3小叶;叶柄长达30cm,密被柔毛;顶生小叶倒卵圆形、倒卵状椭圆形,长6-12cm,宽4-2cm,或更长而宽,侧生小叶片较小,斜卵状椭圆形,偏斜,先端渐尖,全缘,表面稍有柔毛或近无毛。雄花序长可达50cm,穗状花序排列成圆锥状,密被绒毛;雄花外轮花被片小,内轮较大而厚;雄蕊6,有时不全发育。蒴果三棱状长椭圆形,硬革质 ,长3.5-7cm,宽2.5-3cm,密被柔毛;种子两两着生于每室中轴顶部,种翅向蒴果基部伸长。花期4-5月,果期7-9月。【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沟谷边灌丛中或林边;野生或栽培。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西藏等地。【化学成份】含生物碱薯蓣碱(dioscorine)。【药理作用】薯蓣碱味苦有毒,结构与可卡因相似,作用亦有些类似。它对大鼠、小鼠均可引起印防己毒素样惊厥,在接近惊厥剂量时有某些催醒作用;皮内注射对豚鼠有局部麻醉作用;能增强肾上腺素对麻醉猫的升压作用;在离休豚鼠回肠标本上,有抗乙酰胆碱的作用;对正常大鼠有抗利尿作用,1mg相当100微单位垂体后叶素;对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60mg/kg。薯蓣皂甙(Dioscine)为薯蓣碱之二氢异构体,作用性质相似,但较弱。【毒性】对小鼠之半数致死量为100mg/kg;水溶液不稳定。【性味】辛;苦;寒;有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主痈疽肿毒;梅毒;下疳;跌打肿痛【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煎水洗、研末调涂、熬膏贴。【注意】禁内服。【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洗疳敷疮,散热解毒,理痈疽恶毒大疮,消肿。2.《岭南采药录》:治跌打伤肿痛,敷背痈,治下疳。【摘录】《中华本草》

词语分字解释

  • (bái)

    bái(ㄅㄞˊ)

    (一)、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白色。白米。

    (二)、明亮:白昼。白日做梦。

    (三)、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四)、纯洁:一生清白。白璧无瑕。

    (五)、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白。白卷。

    (六)、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白忙。白说。

    (七)、没有付出代价的:白吃白喝。

    (八)、陈述:自白。道白(亦称“说白”、“白口”)。

    (九)、与文言相对:白话文。

    (十)、告语:告白(对公众的通知)。

    (十一)、丧事:红白喜事(婚事和丧事)。

    (十二)、把字写错或读错:白字(别字)。

    (十三)、政治上反动的:白匪。白军。

    (十四)、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白族。白剧。

    (十五)、姓。

  • (shǔ)

    shǔ(ㄕㄨˇ)

    (一)、〔薯莨〕a.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上有缠绕茎,地下块茎,可用来染棉、麻织品;b.这种植物的果实。

    (二)、〔薯蓣〕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块根为圆柱形,可食。通称“山药”。

    (三)、〔甘薯〕a.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蔓匍匐地面。块根可食,亦可制糖和酒精;b.这种植物的块根。均通称“红薯”、“白薯”;亦称“番薯”、“山芋”、“地瓜”、“红苕”。

    (四)、〔马铃薯〕a.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块茎可食;b.这种植物的块茎。均亦称“土豆儿”、“山药蛋”、“洋芋”。

  • (làng liáng)

    làng(ㄌㄤˋ)

    (一)、〔莨菪〕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块状,叶互生,长椭圆形。种子和根茎、叶均可入药。

白薯莨相关词语(所含汉字: )

白薯莨相关成语(所含汉字: )

白薯莨其他相关

按拼音查词语

ABCDEFGHJKLMNOPQRSTWXYZ
©2024 小娃子  版权所有  小娃子 育儿生活实用查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