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布尔
词语解释
拼音:dàn bù ěr 弹布尔的历史 弹布尔的历史较为悠久,相传在十四五世纪时,已有演奏弹布尔的著名民间艺人。清代列入宫廷回部乐,清《钦定大清会典》(卷四十二)载:“丹不尔刻桐为体,以大匏为槽,……直柄,面平背圆,……铁弦四,上二轴,左右各一绾之。……柄上设二铁为山口,近上一片穿孔纳弦,下一片承弦,柱用角。”这一记载与今日广泛流传的弹布尔略有不同。清代《新疆图志》(卷四十八)也载有:“铜弦谓之弹普”。弹普即弹布尔。这种乐器最初流行于南疆,正式记载见于1854年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撰写的《乐师史》(古维文手抄本)中。书中记述道: 古代乐师阿布都热合买·加米的音乐老师曾在当时演奏弹布尔独奏。乐师买乌拉纳·沙依甫 ·伯力合,他手持弹布尔弹奏了《伊拉克戈壁木卡姆》,令人神魂颠倒。18世纪末,弹布尔传到北疆和东疆。如今已成为天山南北广大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弹弦乐器。 弹布尔的外形 弹布尔的外形,像一个安了长柄的葫芦水瓢。它由共鸣箱、琴头、琴杆、[url[/ur子和[url[/ur分组成(图)。用桑木、核桃木制作。共鸣箱呈半梨形,蒙以桐木或白松薄板为面。 琴杆较细而长,顶端为琴头,平顶无饰、呈方柱形,不设弦槽,上置T形弦轴。琴杆表面为按弦指板,上缠弦品。张金属弦。弹布尔因流传地域的不同,而有南疆弹布尔和北疆。 南疆弹布尔 南疆弹布尔是流传最早的弹布尔。共鸣箱用一整块桑木先挖制出腹腔,两侧壁厚3厘米左右,腹底厚约5厘米,面部蒙以桐木板而成,面板厚2厘米~3厘米,上部开有两个水滴形小音孔。琴杆细长,另用一块桑木制成。将共鸣箱和琴杆镶嵌粘接成一整体。琴杆表面待张弦后试音缠品,共缠有16 个品位,先用皮筋缠品,后改用丝弦缠品。琴头上置有五个T形弦轴,左侧有二,正面有三。张五条琴弦,先用黄铜丝为弦,后改为相同直径的钢丝弦。两条外弦一组同音,两条内弦一组同音,中间一弦一音,定弦为:g、g、c1、g、g或g、g、d1、g、g。外弦为主奏弦,用以弹奏主旋律,中弦、内弦为共鸣弦,可奏出各种伴奏和声。音域g—g2 ,有两个八度。 使用牛角拨片弹奏,音量较小,但音色清亮、
词语分字解释
- 弹(dàn tán)
弹(彈) dàn(ㄉㄢˋ)
(一)、可以用力发射出去的小丸;装有爆炸物可以击毁人、物的武器:弹丸。子弹。弹雨。枪弹。氢弹。导弹。手榴弹。原子弹。
(二)、古代指以竹为弦的弓:“左挟弹,右摄丸”。
- 布(bù)
布 bù(ㄅㄨˋ)
(一)、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布匹。布帛。布衣。
(二)、古代的一种钱币。
(三)、宣告,对众陈述:宣布。发布。布告。开诚布公(推诚相见,坦白无私)。
(四)、分散到各处:散布。遍布。星罗棋布。
(五)、流传,散播:布道。布施。
(六)、做出安排:布置。布景。布局。
(七)、姓。
- 尔(ěr)
尔(爾) ěr(ㄦˇ)
(一)、你,你的:尔父。尔辈。尔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尔曹(你们这些人)。尔虞我诈。
(二)、如此:偶尔。不过尔尔。
(三)、那,其(指时间):尔时。尔后。
(四)、而已,罢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五)、词尾,相当于“地”、“然”:卓尔。率尔(轻易地)。
弹布尔相关词语(所含汉字:弹 、布 、尔 )
弹布尔相关成语(所含汉字:弹 、布 、尔 )
弹布尔其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