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亦作“讐勘”。校勘。
唐 道宣 《续高僧传·唐京师普光寺释玄琬》:“至於寻检文理,取会多乖,乃结义学沙门讎勘正则,其有词旨不通者,并諮而取决。” 清 叶方蔚 《<水东日记>序》:“因取三本参互讐勘,是正颇多。”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爰搜取各家刊本,彼此讎勘。”
雠(讎) chóu(ㄔㄡˊ)
(一)、校对文字:校雠。雠校。雠定(校对并加以考证)。
(二)、同“仇1”。
(三)、同等:“史高与金安上……皆雠有功”。
(四)、售,给价。
(五)、应对:雠问(辩驳问难)。
(六)、古同“酬”,酬酢。
勘 kān(ㄎㄢ)
(一)、校对,复看核定:勘核。勘正。勘误。校勘。
(二)、实现调查,探测:勘测。勘探。勘查。
(三)、审问囚犯:勘问。推勘。
按拼音查词语
按词语字数查询
按结构查词语
含数字词语
含十二生肖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