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魟

词语解释

赤魟属软骨鱼纲,鳐形目、魟科、魟属。是沿海一带常见鱼类,有的地方称黄鲼、黄鲂,舟山沿海渔民称黄花。此鱼体盘上、下平扁,尾部细长如鞭,尾前部背面有锯齿状硬棘一枚,棘基部有毒腺,被螯后引起剧烈肿痛,因此垂钓者必须特别提防。 赤魟 - 描述 最大尺寸:197英寸(约合500厘米),1323磅(约合600公斤),不含尾巴身体长度达到95英寸(约合240厘米)。 栖息地区:湄公河沿岸、东南亚地区。 世界自然保护红名单濒危程度排名:易危 种群数量:不详 主要天敌:过度捕捞、环境污染 生境与习性:赤魟是暖温性底层鱼类,栖息于近岸,也生活在淡水中,主要以小鱼、小虾及软体动物为食。 分布:珠江三角洲各大河中均有分布。 保护级别:红色名录:濒危 赤魟 - 识别特征 身体极扁平,体盘近圆形,宽大于长。吻宽而短,吻端尖突,吻长为体盘长的1/4。眼小,突出,几乎与喷水孔等大。喷水孔紧接于眼后方;口、鼻孔、鳃孔、泄殖孔均位于体盘腹面。鼻孔在口的前方,鼻瓣伸达口裂。口小,口裂呈波浪形,口底有乳突5个,中间3个显著。齿细小,呈铺石状排列。体盘背面正中有一纵行结刺,在尾部的较大;肩区两侧有1或2行结刺。尾前部宽扁,后部细长如鞭,其长为体盘长的2-2.7倍,在其前部有1根有锯齿的扁平尾刺,尾刺基部有一毒腺。在尾刺之后,尾的背腹面各有一皮膜,腹面较高且长。体盘背面赤褐色,边缘略淡;眼前外侧、喷水孔内缘及尾两侧均呈桔黄色,体盘腹面乳白色,边缘桔黄色。 赤魟 - 生活习惯 赤魟背面绿褐色,中央色深,腹面中央白色,周缘黄色,为暖水性底层鱼类。冬季生活在深水处,夏季移栖于近海内湾泥沙质的海底,多在夜间活动,食底栖贝类、虾类及甲壳类等,食性较杂。 赤魟为卵胎生鱼类,渔民认为是春季交配,秋季产卵,每产7、8个,母鱼有护仔现象。 赤魟 - 分布情况 赤魟分布于中国南海和东海,长江口咸淡水中亦有。纯淡水赤魟仅见于广西左江上游的南宁和龙州,日本南部、菲律宾沿海亦有分布。 赤魟原为海产鱼类,在古代当海水退出广西之后便残留于内陆水体,约在新生代上第三纪上新世末期以后才逐渐被“陆封”而定居于广西境内的。 赤魟 - 毒性 赤魟尾刺有毒。活体常挥动尾部进行刺击,人捞捕或处理鱼货时常被刺伤。由于尾刺两侧倒生锯齿,刺入皮肉再拔出时,尾刺两侧锯齿往往使周围组织造成严重裂伤,而尾刺毒腺分泌的毒液则使患者立即发生剧

词语分字解释

  • (chì)

    chì(ㄔˋ)

    (一)、红色,比朱色稍暗的颜色:赤血。赤字。

    (二)、真诚,忠诚:赤诚(极其真诚)。赤忱。赤子(纯洁无暇的初生婴儿,古代亦指百姓)。赤胆忠心。

    (三)、空无所有:赤手空拳。赤地千里。

    (四)、裸露:赤脚(光脚)。

  • (hóng)

    hóng(ㄏㄨㄥˊ)

    (一)、〔魟鱼〕身体扁平,略呈圆形或菱形,软骨无鳞,胸鳍发达,如蝶展翅,尾呈鞭状,有毒刺。生活在海底。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尖嘴魟、赤魟、燕魟等。

赤魟相关词语(所含汉字: )

赤魟相关成语(所含汉字: )

赤魟其他相关

按拼音查词语

ABCDEFGHJKLMNOPQRSTWXYZ
©2024 小娃子  版权所有  小娃子 育儿生活实用查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