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亦作“鴈子”。雏雁。
《西京杂记》卷一:“ 太液池 边皆是彫胡、紫蘀、緑节之类……其间鳧雏、雁子布满充积,又多紫龟、緑鳖。”一本作“鴈子”。
基本信息拼音:zì xuān注音:ㄗㄧˋ ㄒㄨㄢ释义表达自己的情意。 汉 繁钦 《与魏太子书》:“近屡奉牋,不足自宣。”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临表悲惧,言不自宣。” 唐 韩愈 《闵己赋》:“独闵闵其曷已兮,凭文章以自宣。” 明 何景明 《种麻编》诗:“断金俟同志,抱玉难自宣。”
雁 yàn(一ㄢˋ)
(一)、鸟类的一属,形状略像鹅,群居水边,飞时排列成行:雁行( háng )。雁序。雁阵(雁行整齐,如同军队布阵)。雁过拔毛(喻为牟利不放过任何机会)。
子 zǐ(ㄗˇ)
(一)、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二)、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三)、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四)、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五)、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dàn )。棋子儿。
(六)、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七)、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八)、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九)、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十)、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十一)、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十二)、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十三)、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十四)、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