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订正;校正。
《后汉书·安帝纪》:“詔謁者 刘珍 及五经博士,校定 东观 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 三国 吴 韦昭 《<国语解>叙》:“及 刘光禄 於 汉成 世始更考校,是正疑谬。” 宋 曾巩 《<金石录>跋尾·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 永叔 於学博矣,其於是正文字尤审。” 清 魏源 《孟子年表考二》:“后人不知是正,反改《孟子》以就之,故曰舍经徇史也。”
shì zhèng ㄕㄧˋ ㄓㄥˋ是正订正;校正。《后汉书·安帝纪》:“诏谒者 刘珍 及五经博士,校定 东观 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 三国 吴 韦昭 《叙》:“及 刘光禄 於 汉成 世始更考校,是正疑谬。” 宋 曾巩 《跋尾·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 永叔 於学博矣,其於是正文字尤审。” 清 魏源 《孟子年表考二》:“后人不知是正,反改《孟子》以就之,故曰舍经徇史也。”
是 shì(ㄕˋ)
(一)、表示解释或分类:他是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
(二)、表示存在:满身是汗。
(三)、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是好诗,就是太长了。
(四)、表示适合:来的是时候。
(五)、表示任何:凡是。是活儿他都肯干。
(六)、用于问句:他是走了吗?
(七)、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是冷。
(八)、对,合理,与“非”相对:是非。他说的是。实事求是。
(九)、认为对:是古非今。各行其是。深是其言。
(十)、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是,我就去。
(十一)、这,此: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是。
(十二)、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惟你是问。惟利是图。
(十三)、姓。
正 zhèng(ㄓㄥˋ)
(一)、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 zhōng )。正襟危坐。
(二)、合于法则的:正当( dāng )。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三)、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四)、恰好:正好。正中( zhōng )下怀。
(五)、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
(六)、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正本。
(七)、纯,不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八)、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九)、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十)、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正电。
(十一)、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正数( shù )。
(十二)、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