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怀仁德。
汉 陆贾 《新语·道基》:“圣人怀仁仗义。” 明 吾丘瑞 《运甓记·藩府贺正》:“放雀怀仁,献鳩施惠,翠管银钩辉映。”
(二)、归服于仁德。
《礼记·礼器》:“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故物无不怀仁。” 唐 元稹 《为严司空谢招讨使表》:“陛下威加四海,德被万方……百蛮述职,九有怀仁。” 明 高明 《琵琶记·一门旌奖》:“禽兽草木尚怀仁,这一封丹詔必因君。”
怀(懷) huái(ㄏㄨㄞˊ)
(一)、思念,想念:怀念。怀旧。怀乡。怀古。缅怀。
(二)、包藏:怀胎。心怀鬼胎。胸怀壮志。怀瑾握瑜。怀才不遇。
(三)、胸前:怀抱。抱在怀里。
(四)、心意:心怀。胸怀。正中( zhòng )下怀。耿耿于怀。
(五)、安抚:怀柔。
(六)、归向,使降顺:“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仁 rén(ㄖㄣˊ)
(一)、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仁义(a.仁爱与正义;b.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仁爱。仁政。仁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仁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仁至义尽。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二)、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仁儿。
(三)、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