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亦作“ 疏繆 ”。亦作“疎谬”。亦作“踈繆”。粗率谬误。
《三国志·魏志·嵇康传》“至 景元 中坐事诛”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此又 干寳 之疏谬,自相违伐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古今言刻漏者数十家,悉皆疎谬。” 宋 王十朋 《送吴翼万庠赴省试序》:“予踈繆,反资其发药者居多,然后知 退之 之言为不妄。” 清 恽敬 《<靖节集>书后一》:“《直斋书録解题》载 蜀 本《靖节先生集》有 吴斗南 《年谱》一卷, 张季长 《辨正》一卷,今坊间本止存《年谱》一卷而已,疎谬处甚多。” 章炳麟 《校文士》:“晚乃颠倒《诗》《书》以钓名声,凌乱无序,小学尤疏繆。”
疏谬,拼音shū miù ,释义粗率谬误,出处《三国志·魏志·嵇康传》。
疏 shū(ㄕㄨ)
(一)、去掉阻塞使通畅:疏导。疏通。疏浚。疏解( jiě )。
(二)、分散:疏散。仗义疏财。
(三)、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疏密。疏松。疏朗。疏旷。疏阔。疏落( luò )。稀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四)、不亲密,关系远的:亲疏。疏远。
(五)、不细密,忽略:疏忽。
(六)、空虚:志大才疏。
(七)、不熟悉:生疏。
(八)、粗劣:疏食。疏粝。
(九)、古同“蔬”,蔬菜。
(十)、分条说明的文字:上疏(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奏疏。注疏(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
(十一)、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
(十二)、姓。
谬(謬) miù(ㄇ一ㄡˋ)
(一)、错误的,不合情理的:荒谬。谬论。谬传( chuán )。谬误。
(二)、差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