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围的地方。
《新唐书·王凝传》:“时 江 南环境为盗区, 凝 以彊弩据 采石 ,张疑帜,遣别将 马颖 ,解 和州 之围。”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宗本遇异人》:“二月,环境盗起,邑落焚刘无餘。” 清 方苞 《兵部尚书范公墓表》:“ 鲁魁 山贼二百年为环境害,至是就抚。”
(二)、环绕所管辖的地区。
《元史·余阙传》:“抵官十日而寇至,拒却之,乃集有司与诸将议屯田战守计,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扞,而耕稼其中。” 清 刘大櫆 《偃师知县卢君传》:“君之未治 偃师 ,初出为 陕 之 陇西县 ,寇贼环境。”
(三)、周围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蔡元培 《<鲁迅先生全集>序》:“‘行 山阴 道上,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令人应接不暇’;有这种环境,所以历代有著名的文学家、美术家,其中如 王逸少 的书, 陆放翁 的诗,尤为永久流行的作品。” 茅盾 《青年苦闷的分析》:“只有不断的和环境奋斗,然后才可以使你长成。”
环境既包括以大气、水、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非生命体形式,也包括生命体形式。环境是相对于某个主体而言的,主体不同,环境的大小、内容等也就不同。狭义的环境,指如环境问题中的“环境”一词,大部分的环境往往指相对于人类这个主体而言的一切自然环境要素的总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