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旧时谓营建房舍兴土木而得罪土神为“犯土禁”。
《后汉书·来历传》:“时皇太子惊病不安,避幸 安帝 乳母 野王君 王圣 舍。太子乳母 王男 、厨监 邴吉 等以为 圣 舍新缮修,犯土禁,不可久御。”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陈状元犯土禁》:“未几, 蒋夫人 亦卒,咸以为犯土禁所致云。”亦省作“ 犯土 ”。 宋 陆游 《病后作》诗:“道士言犯土,拜章安舍宅。” 宋 洪迈 《容斋四笔·缮修犯土》:“今世俗营建宅舍,或小遭疾厄,皆云犯土。故道家有谢土司章醮之文。”
犯土禁,拼音fàn tǔ jìn,出处《后汉书·来历传》。
犯 fàn(ㄈㄢˋ)
(一)、抵触,违反:犯规。犯法。犯罪。犯颜(旧时指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犯讳。
(二)、违反法律的人,有罪的人:犯人。罪犯。
(三)、侵害,进攻:侵犯。秋毫无犯。
(四)、触发,发作:犯病。犯愁。犯疑。
(五)、做错事情:犯错误。
土 tǔ(ㄊㄨˇ)
(一)、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土壤。黄土。
(二)、疆域:国土。领土。
(三)、本地的,地方性的:故土。
(四)、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五)、不合潮流:土气。
(六)、未熬制的鸦片:烟土。
(七)、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八)、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土族。
(九)、姓。
禁 jīn(ㄐ一ㄣ)
(一)、受得住,耐久:禁受。禁得住。禁不起。弱不禁风。
(二)、忍耐,制止:不禁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