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话语

词语解释

兔话语- 概述 煌煌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了丰厚的“兔话语”;某些“兔话语”至今仍闪射着绚丽的科学之光,对今人贴近自然、开阔视野、启迪科学思维,仍是一种宝贵的可开发资源。 《尔雅》《说文》中的“兔特征” 《尔雅》是中华第一部辞典,《说文》是中华第一部字典,这两部经典工具书是怎样认知、表述“兔特征”的? “兔”字最早的书面诠释见《尔雅·释兽》:“兔子嬎(读如‘翻’,又音意皆同‘娩’),其迹迒(读如‘刚’),绝有力,欣。”兔子初生的幼崽叫嬎,兔子出入之道为迒,兔群中绝异壮大有力者称欣。古人曾音训:“兔者吐也”——兔崽是从母兔嘴里吐出来的,吐出来就免受了临盆的阵痛,故兔子幼崽又曰嬎(娩)。狡兔三窟,兔子进出窝时践踏出的路叫“迒”;兔子掏窝要用前后腿,故绝异壮大、前后腿特有力的兔子又叫“欣”。 “兔”字的第二权威解释即《说文解字》:“兔,兽名,象踞,后其尾形,兔头与逴(读如“绰”,一种似兔青色而大的动物)头同,凡兔之属皆从兔。”《说文》主要就兔子小憩时、后蹲的形象来描绘:后蹲时尾部着地,两耳直竖,两目警惕地注视前方;兔子的头像一种似兔、青色而大的动物的头。《说文》中的“兔”为独体象形字,那竖弯钩上的一“点”,像兔子的小尾巴,据说是造字之初的象形遗传;俗话说:兔子尾巴长不了,讲的就是兔子“短尾”的特征。 又《礼记》云:“兔曰明视”,李时珍释曰:“言其目不瞬而了然也”;兔子很少眨眼,但眼睛很亮,据说睡时也睁着眼睛,始终警惕着。 《尔雅》抓住了兔子生育、出入之道、腿部力量的特征;《说文》抓住了兔子蹲姿、短尾、头型的特征;《礼记》抓住了兔子“眼亮”的特征。三者对“兔特征”表述还是一般性的,本质性特征表述还不够到位,如:兔耳、兔唇等。 《博物志》中的“兔认知” 中国传统的治学思想强调:格物致知、博览广识,孔子就是一位博物学者、主张“博学之”;于是《博物志》之类的书就应运而生。博物也不是不加选择一味“博收”,有时还要加以一定的认知鉴别,偶尔也闪射出一些真知灼见。 晋·张华《博物志·物性》云:“兔舐毫望月而孕,口中吐子,旧有此说,余目所未见也。”意为:一说雌兔舐雄兔身上的毛而怀孕,一说雌兔望着月亮里的顾菟(同“兔”)而怀孕,旧说是如此,可我还没有亲眼见到过。言外之意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实证为上;故张华认为:兔舐毫而孕或望月而孕都是不可信的。 清·姚炳《诗识名解》讲得更理性:说兔子无雄

词语分字解释

  • (tù)

    tù(ㄊㄨˋ)

    (一)、哺乳动物,耳长,尾短,上唇中间裂开,后肢较长,跑得快:兔子。兔脱(迅速地逃走)。兔毫笔。兔起鹘落(“鹘”,打猎用的猛禽。兔子才起来而鹘已经扑下去,喻动作敏捷。亦喻作书画或写文章下笔迅捷)。

    (二)、古称娈童(指被当作女性玩弄的美貌男子)。

  • (huà)

    话(話) huà(ㄏㄨㄚˋ)

    (一)、说出来的能表达思想感情的声音,亦指把这种声音记录下来的文字:说话。会话。对话。情话。话题。

    (二)、说,谈论:话别。话旧。话柄(话把儿,别人谈笑的资料)。茶话会。

  • (yǔ yù)

    语(語) yǔ(ㄩˇ)

    (一)、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二)、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三)、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

    (四)、说:细语。低语。

兔话语相关词语(所含汉字: )

兔话语相关成语(所含汉字: )

兔话语其他相关

按拼音查词语

ABCDEFGHJKLMNOPQRSTWXYZ
©2024 小娃子  版权所有  小娃子 育儿生活实用查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