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於 郑 子产 , 子产 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子产 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赵岐 注:“校人,主池沼小吏也。”后以“郑校人”喻指对贤者进行欺骗的人。
宋 张师正 《倦游杂录·今日谁非郑校人》:“公( 王介甫 )至 金陵 ,每得生鱼,多放池中,有门生作诗曰:‘直须自到池边看,今日谁非 郑 校人?’”
郑(鄭) zhèng(ㄓㄥˋ)
(一)、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郑人买履(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
(二)、姓。
校 xiào(ㄒ一ㄠˋ)
(一)、学堂,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校园。校长。
(二)、军衔的一级,在“将”之下,“尉”之上。
(三)、古代军队编制单位:校尉(统带一校的军官)。
人 rén(ㄖㄣˊ)
(一)、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二)、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三)、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