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外交
词语解释
网络外交 - 简介 所谓网络外交,是指在信息时代条件下,国际行为体为了维护和发展自己的利益,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平台而开展的对外交往、对外宣传和外交参与等活动。网络外交的主体与客体既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或个人。 背景 信息革命的发展,催生了网络外交。作为一种新兴的外交手段,它丰富了外交理论与实践,改变了对国家主权、国家权力的认识,并考验着国家外交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危机决策能力和日常外交管理机制。 目的 网络外交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和发展国际行为体自身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利益; 方式 网络外交的活动方式包括国际行为体之间通过网络而开展的外事交往活动、对外传播,以及为对彼此的外交行为施加影响而进行的政治参与活动等三个方面,既可以是公开的组织也可以是隐密的行动,既可以是正面的公关也可以是负面的攻击,既可以是个人行为也可以是群体行为。 政府应当对执政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中的积极形象有充分信心,因为网络上拥护和支持国家稳定、繁荣与发展的力量占绝大部分,少数不和谐言论难以影响和谐网络大局,近期全民网上反击西方媒体对华形象的污蔑和歪曲,支持政府抗击地震、救济灾民就是典型例证。因此,简单化地对相关敏感问题采取回避和不作为的方式,而不进行正面沟通和引导,不仅会挫伤大众参与国家政治和外交的积极性,更会加剧他们对政府的不信任感,反而会有碍于和谐网络社会的形成以及国家和谐世界外交战略目标的实现。 特征 首先,便捷性与灵活性。国际行为体能够有效参与外交活动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能够及时有效地掌握、传递和交流相关信息。在传统的交通通讯条件下,让所有的国际行为体都能达到这一要求是不可能的,信息只可能属于精英。但是,网络外交打破了这一局面。其一,在信息的掌握上,由于网络传播具有廉价、实时、共享和高度扩张的特点,因此任何网络外交主体都很容易打破信息传播的时空障碍,在第一时间内发布和接收相关的重要信息,从而为其开展网络外交提供基本条件;其二,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等传播媒介受条件的限制,呈现出单向、自由度低和可选择面窄的特点,公众很难有效地选择信息。互联网则综合了传统媒体的优势,造就了一对一(通过电子邮件)、一对多(通过个人主页或电子会议)、多对一(通过电子广播)以及最重要的多对多(通过上网聊天室)等不受限制的传播,从而使得人们对信息的选择更有灵活性,方便了参与外交的国际行为
词语分字解释
- 网(wǎng)
网(網) wǎng(ㄨㄤˇ)
(一)、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捉鸟的器具:鱼网。网罗。网开一面(喻用宽大的态度来对待)。网漏吞舟(喻法令太宽,使坏人漏网)。
(二)、形状像网的东西:电网。发网。
(三)、像网一样的纵横交错的组织或系统:网点。通信网。天罗地网。
(四)、用网捕捉:网到一条大鱼。
(五)、像网似的笼罩着:眼睛里网着红丝。
- 络(luò lào)
络(絡) luò(ㄌㄨㄛˋ)
(一)、像网子那样的东西:络头。经络。脉络。网络。橘络。
(二)、用网状物兜住,笼罩:笼络。
(三)、缠绕:络纱。络丝。络线。
(四)、相连续,前后相接:络穴(针灸穴位分类名)。络续。络绎。联络。
- 外(wài)
外 wài(ㄨㄞˋ)
(一)、与“内”、“里”相对:外边。外因。里应( yìng )外合。外行( háng )。
(二)、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外国。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
(三)、指“外国”:外域。外宾。外商。
(四)、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外公。外婆。外甥。
(五)、称岳父母:外父。外姑(岳母)。
(六)、称丈夫:外子(亦指非婚生之子)。
(七)、关系疏远的:外人。
(八)、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外号(绰号)。外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外传( zhuàn )。
(九)、传统戏剧角色名:外旦。外末。外净。
- 交(jiāo)
交 jiāo(ㄐ一ㄠ)
(一)、付托,付给:交活儿。交卷。交差。
(二)、相错,接合:交点。交界。交错。交相。交辉。交响乐。
(三)、互相来往联系:交流。交易。交涉。
(四)、与人相友好:交朋友。交契。
(五)、一齐,同时:交并。交作。风雨交加。
(六)、两性和合:性交。杂交。
(七)、同“跤”。
网络外交相关词语(所含汉字:网 、络 、外 、交 )
网络外交相关成语(所含汉字:网 、络 、外 、交 )
网络外交其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