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嫁。
《诗·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朱熹 集传:“妇人谓嫁曰归。” 马瑞辰 通释:“《尔雅》:‘于,曰也。’曰读若聿,聿、于一声之转。‘之子于归’,正与‘黄鸟于飞’、‘之子于征’为一类。于飞,聿飞也;于征,聿征也;于归,亦聿归也。又与《东山》诗‘我东曰归’《采薇》诗‘曰归曰归’同义,曰亦聿也。于、曰、聿,皆词也。”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一妾》:“在闺中双双聚首,怕于归不能相守。”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他日于归,不知嫁着甚么男子,好生愁闷。”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二幕:“我记得你还有一位令姐,怕已经于归了吧?”
于归,指女子出嫁。见《幼学琼林.卷二.婚姻类》:「女嫁曰于归,男婚曰完娶。」
于 yú(ㄩˊ)
(一)、介词(a.在,如“生于北京”;b.到,如“荣誉归于老师”;c.对,如“勤于学习”;d.向,如“出于自愿”;e.给,如“问道于盲”;f.自,从,如“取之于民”;g.表比较,如“重于泰山”;h.表被动,如“限于水平”)。
(二)、后缀(a.在形容词后,如“疏于防范”;b.在动词后,如“属于未来)。
(三)、姓。
归(歸) guī(ㄍㄨㄟ)
(一)、返回,回到本处:归国。归程。归侨。归宁(回娘家看望父母)。归省( xǐng )(回家探亲)。归真反璞。
(二)、还给:归还。物归原主。
(三)、趋向,去往:归附。众望所归。
(四)、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归并。归功。归咎。
(五)、由,属于:这事归我办。归属。
(六)、结局:归宿( sù )。
(七)、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归。
(八)、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归,宣其室家”。
(九)、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