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词语解释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详细解释 简述 [1]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易·系辞上》)《老子》云“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就像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三探索。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宝。 历史 古代中医 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也是中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 早在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末--前256年),中国就已出现药酒及汤液。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的《诗经》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内经》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
词语分字解释
- 中(zhōng zhòng)
中 zhōng(ㄓㄨㄥ)
(一)、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 dàng )中。中原。中华。
(二)、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三)、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四)、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中。
(五)、特指“中国”:中式。中文。
(六)、适于,合于:中看。
- 医(yī)
医(醫) yī(一)
(一)、治病:医疗。医术。医务。医道。
(二)、治病的人:医士。医生。医德。
(三)、治病的科学:西医。中医。
- 养(yǎng)
养(養) yǎng(一ㄤˇ)
(一)、抚育,供给生活品:养育。赡养。抚养。养家。
(二)、饲养动物,培植花草:养花。养殖。
(三)、生育,生小孩儿。
(四)、抚养的(非亲生的):养子。养父。养母。
(五)、教育,训练:培养。教养。
(六)、使身心得到滋补和休息:养病。养心。养性。休养。营养。养精蓄锐。
(七)、保护修补:养路。
- 生(shēng)
生 shēng(ㄕㄥ)
(一)、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生。滋生。生长。
(二)、造出:生产。
(三)、活的,有活力的:生存。生命。生物。生机。出生入死。舍生取义。
(四)、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众生。丧生。卫生。
(五)、生活,维持生活的:生计。生意。
(六)、整个生活阶段:一生。平生。今生。
(七)、发出,起动:生病。生气。生效。生花之笔。谈笑风生。
(八)、使燃料燃烧起来:生火。
(九)、植物果实不成熟:生瓜。
(十)、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生饭。生水。
(十一)、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生疏。生客。生字。陌生。
(十二)、不熟练的:生手。
(十三)、未经炼制的。生铁。
(十四)、硬:态度生硬。生吞活剥。
(十五)、甚,深:生怕。生疼。
(十六)、正在学习的人:学生。门生。
(十七)、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儒生。医生。
(十八)、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小生。老生。武生。
(十九)、词尾:好生休养。
(二十)、姓。
中医养生相关词语(所含汉字:中 、医 、养 、生 )
中医养生相关成语(所含汉字:中 、医 、养 、生 )
中医养生其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