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犹本性。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文》:“遂使业习移其天识,世服没其性灵。” 唐 刘禹锡 《大唐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能使学者,还其天识。”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至于近世,则知别有天识在人,虎狼之行,非其首事,而此风为稍杀。”
天 tiān(ㄊ一ㄢ)
(一)、在地面以上的高空:天空。天际。天罡(北斗星)。天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天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二)、在上面:天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三)、气候:天气。天冷。
(四)、季节,时节:冬天。
(五)、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天。
(六)、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天上。天宫。
(七)、自然界:天堑。天时。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
(八)、〔天干( gān )〕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
(九)、自然的、生成的:天然。天性。天职(应尽的职责)。天才(a.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b.有这种才能的人)。天伦之乐。
识(識) shí(ㄕˊ)
(一)、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 xiàng )。识途老马。
(二)、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
(三)、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