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婉言隐语相讥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刺者,达也,诗人讽刺。《周礼》三刺,事叙相达,若针之通结矣。” 唐 高骈 《途次内黄马病寄僧舍呈诸友人》诗:“依违讽刺因行得,澹泊供需不在求。”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别人走路的样子,好像对 梁建 也是一种嘲笑和讽刺。”
(二)、文艺创作中的表现手法之一。用讥刺或嘲讽的笔法,描写社会生活中的种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什么是“讽刺”?》:“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的地--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
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落后的事物。用讥讽的眼神,嘲笑的语气对着他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