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土茯苓

词语解释

白土茯苓,是一种中药读音:Bái Tǔ Fú Línɡ简介:【别名】白萆薢、白土苓、土茯苓、铁架子土茯苓、九牛力、千斤力、土萆薢【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肖菝葜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terosmilax japonica Kunth采收和储藏: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芦茎,洗净,切片,晒干。详细解释【原形态】肖菝葜 攀援灌木。无毛,小枝有钝棱。叶互生;叶柄长l-3cm,在下部1/3-1/4处有卷须和狭鞘;叶纸质,卵状被针形或心形,长6-20cm,宽2.5-12cm,先端渐尖或短渐尖,有短尖头,基部多少心形;主脉5-7条,小脉网状。伞形花序生于叶腋,或生于褐色的苞片内;总花便扁,长1-3cm;花序托球形;花梗纤细,长2-7mm,雄花花被筒长圆形或倒卵形,长3.5-4.5mm,顶端有3枚钝齿,雄蕊3枚,长约为花被的2/3,花药长为花丝的1/2强;雌花花被简卵形,长2.5-3mm,具3枚退化雄蕊,子房卵形,柱头3裂。浆果卵圆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800m的山坡密林中或路边杂木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等地。【性状】1.性状鉴别:根茎呈不规则块状,长10-30cm,直径5-8cm,表面黄褐色,粗糙,有坚硬的须根残基,断面周围白色,中心黄色,粉性饮片厚l-3cm;切面稍粗糙,亦有小亮点,质软,味淡。2.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表皮多脱落,下皮细胞3-5列,黄棕色,排列紧密,壁较厚,可见壁孔。皮层散有粘液细胞,内含针晶束。维管束散在,多为周木型,木质有数个直径近似的导管。3.理化鉴别:参见土茯苓条。【化学成份】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I),棕榈酸(palmaiticacid)和硬脂酸(stearic acid)等。【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小便淋涩;白浊;带下;痈肿疮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摘录】《中华本草》

词语分字解释

  • (bái)

    bái(ㄅㄞˊ)

    (一)、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白色。白米。

    (二)、明亮:白昼。白日做梦。

    (三)、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四)、纯洁:一生清白。白璧无瑕。

    (五)、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白。白卷。

    (六)、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白忙。白说。

    (七)、没有付出代价的:白吃白喝。

    (八)、陈述:自白。道白(亦称“说白”、“白口”)。

    (九)、与文言相对:白话文。

    (十)、告语:告白(对公众的通知)。

    (十一)、丧事:红白喜事(婚事和丧事)。

    (十二)、把字写错或读错:白字(别字)。

    (十三)、政治上反动的:白匪。白军。

    (十四)、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白族。白剧。

    (十五)、姓。

  • (tǔ)

    tǔ(ㄊㄨˇ)

    (一)、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土壤。黄土。

    (二)、疆域:国土。领土。

    (三)、本地的,地方性的:故土。

    (四)、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五)、不合潮流:土气。

    (六)、未熬制的鸦片:烟土。

    (七)、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八)、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土族。

    (九)、姓。

  • (fú)

    fú(ㄈㄨˊ)

    (一)、〔茯苓〕寄生在松树根上的一种块状菌类植物,皮黑色,有皱纹,内部白色或粉红色;包含松根的称“茯神”,均可入药,亦可食。

  • (líng)

    líng(ㄌ一ㄥˊ)

    (一)、指“茯苓”。

    (二)、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

    (三)、古同“零”,零落。

白土茯苓相关词语(所含汉字: )

白土茯苓相关成语(所含汉字: )

白土茯苓其他相关

按拼音查词语

ABCDEFGHJKLMNOPQRSTWXYZ
©2025 小娃子  版权所有  小娃子 育儿生活实用查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