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入市
词语解释
农地入市,全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核心是将来自宅基地置换后腾空出来的土地,用作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原有农村土地流转后,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大大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农地入市是房地产界一直热议的话题,2009年11月,有媒体报道称国土资源部拟农地入市抑制内地地价和房价泡沫,官方回应称消息不实。详细解释 背景 农地入市按土地用途分类,中国的土地可分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大类。其中,建设用地则包括城 市建设用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现行《土地管理法》框架下,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自由出让,但集体建设用地不能出让、抵押。 集体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农民宅基地、乡镇企业用地、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用地。在宅基地方面,此次“征求意见稿”没有根本性突破,依然不能抵押和自由出让。而村庄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用地,一般难以交易;真正有望“入市”的主要是“乡镇企业用地”。 按照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农村集体依法获得的集体建设用地,在不突破用途管制的基本前提之下,可以自由入市流转,并且要求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农地入市模式的核心,就是将来自宅基地置换后腾空出来的土地,用作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原有农村土地流转后,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大大提高土地经营效益。业内专家认为,农地入市的好处在于加大了土地供应量,房价会因此下降。而供地的农民会因此获得利益,势必增加农村地区的消费水平,对拉动内需有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浙江试点 农地入市难救急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方面,浙江的现行政策是: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 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浙江省的主要做法是对农村宅基地的整理。以浙江嘉兴为例,嘉兴农业用地保有率高达86%,但农业产出仅占嘉兴GDP不到6%的比重,非农用地储备不足的同时农村建设用地较为浪费。 2008年,嘉兴开始实行以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核心,包括户籍制度、规划管理制度、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市镇建设等在内的“十改联动”改革;率先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分类管理模式,全市城乡居民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鼓励农村居民实施“两分两换
词语分字解释
- 农(nóng)
农(農) nóng(ㄋㄨㄥˊ)
(一)、种庄稼,属于种庄稼的:务农。农业。农田。农产。农垦。农家。农忙。农民。农妇。农奴。
(二)、种庄稼的人:贫农。菜农。谷贱伤农。
(三)、姓。
- 地(dì de)
地 dì(ㄉ一ˋ)
(一)、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二)、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三)、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四)、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五)、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
(六)、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七)、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
(八)、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
(九)、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
(十)、底子:质地。
- 入(rù)
入 rù(ㄖㄨˋ)
(一)、进,由外到内:进入。入梦。
(二)、适合,恰好合适:入选。入耳。
- 市(shì)
市 shì(ㄕˋ)
(一)、做买卖或做买卖的地方:开市。菜市。市井(街,市场)。市曹。市侩(旧指买卖的中间人、唯利是图的奸商;现泛指贪图私利的人)。
(二)、买:市义。市恩(买好,讨好)。
(三)、人口密集的行政中心或工商业、文化发达的地方:城市。都( dū )市。市镇。
(四)、一种行政区划,有中央直辖和省(自治区)辖等:北京市。南京市。
(五)、中国人民习惯使用的度量衡单位:市制。市尺。市斤。
农地入市相关词语(所含汉字:农 、地 、入 、市 )
农地入市相关成语(所含汉字:农 、地 、入 、市 )
农地入市其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