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豁达开朗。
《南史·谢哲传》:“美风仪,举止醖藉,襟情豁朗,为士君子所重。” 明 方孝孺 《莱根居士传》:“性豁朗,不设机穽。” 清 曾国藩 《江忠烈公神道碑铭》:“少而豁朗英峙,以县学附生,选为 道光 十七年丁酉科拔贡生。”
(二)、开阔。
清 吕履恒 《祖越寺至罗汉洞》诗:“筋骨未遑安,耳目已豁朗。”
(三)、恍然大悟。
王士美 《铁旋风》第一部第一章:“﹝ 朝克满达 书记﹞指指自己的脑袋瓜儿,忽然豁朗地哈哈大笑起来。风趣地说:‘唔,我明白了,明白了。’”
(四)、象声词。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箭在壶里豁朗豁朗地响着。”
豁朗,指豁达;开朗。如:性格豁朗。豁然开朗。
豁 huō(ㄏㄨㄛ)
(一)、残缺,裂开:豁口。豁子(残缺的口子)。
(二)、摒弃;舍却:豁出性命。
朗 lǎng(ㄌㄤˇ)
(一)、明亮,光线充足:朗敞。朗澈。朗然。明朗。晴朗。开朗。爽朗。
(二)、声音清楚、响亮:朗声。朗读。朗诵。书声朗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