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害

词语解释

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因长期无降水或降水显著偏少,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水分得不到满足而造成的自然灾害。一般表现为农作物、牧草、果树、林木等出苗不齐、萎蔫、生长滞缓、落花、落果、瘪粒等,严重时导致植株枯死;有时还会因河干、井涸而使畜禽饮水和鱼塘用水发生困难。详细解释 类型 旱害按其成因可分为土壤干旱和大气干旱。由于土壤缺水,植物根系吸收的水分不足以补偿蒸腾的支出而受害,称土壤干旱。由于空气干燥,植物蒸腾耗水量大,即使土壤中存在一定有效水分,但根系吸收的水分来不及供应蒸腾的支出致使植物受害,称大气干旱。在高温、低湿、并有风的条件下形成的大气干旱即干热风。土壤干旱会加重大气干旱,大气干旱也会使土壤水分迅速减少,而发生土壤干旱。两种类型的干旱同时发生,为害更大。此外还有作物的生理干旱(见植物抗性)。按照旱害发生的季节,可以分为春旱、夏旱、伏旱、秋旱和冬旱。有时两旱甚至三旱相连,称为连旱。 危害 旱害是对人类威胁很大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全球约有36%的土地处在干旱和半干旱的条件下,更多的地区由于降水量的年际与季节变化极大而经常受到干旱威胁。1973年,6个非洲国家发生严重旱灾,使庄稼和牧草被毁,大量牲畜死亡。1982年西班牙出现百年来最严重的旱灾;澳大利亚、非洲有些地方长期无雨,大片的玉米干死。 中国商代已有旱害的记载。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49年的2155年中,有记载的旱灾就达1000多次。1941~1944年持续4年的特大干旱遍及华北5省;最严重的1942年不少地方赤地千里,颗粒无收。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抗旱能力虽有所增强,但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仍然很大。中国在1949年后的33年中,较重的干旱有12年,其中1960年最严重,全国受旱面积约达5亿多亩。 机理 植物的水分状况是由吸收与蒸腾两方面决定的。吸收太少或蒸腾太多,都会发生水分亏缺而使植物受害。水分不足时,植物细胞失去膨压,光合作用降低,代谢作用减弱。严重缺水时,代谢紊乱,植株死亡。植物所需的水分,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当土壤中的水分下降到萎蔫系数(见土壤湿度)以下时,轻则暂时萎蔫,重则永久萎蔫以至枯死。 影响因素 旱害的发生是天气和气候、地形、土壤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天气气候因素 是旱害的主要成因。大范围的旱害,往往和大气环流异常相联系。一个地区长期受单一气团控制,如亚热带的一些地区长时间处在

词语分字解释

  • (hàn)

    hàn(ㄏㄢˋ)

    (一)、长时间不下雨,缺雨,缺水,与“涝”相对:旱季。旱灾。干旱。防旱。

    (二)、非水田的、无水的、陆地上的,与水无关的:旱井。旱田。旱獭。

  • (hài)

    hài(ㄏㄞˋ)

    (一)、有损的,与“益”相对:害虫。害鸟。

    (二)、引起灾难的人或事物,坏处:害处。祸害。灾害。为民除害。

    (三)、使受损伤:害人。损害。伤害。危害。

    (四)、发生疾病:害眼。

    (五)、心理上发生不安定情绪:害羞。害怕。

    (六)、杀死:杀害。遇害。

    (七)、妒忌:“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旱害相关词语(所含汉字: )

旱害相关成语(所含汉字: )

旱害其他相关

按拼音查词语

ABCDEFGHJKLMNOPQRSTWXYZ
©2024 小娃子  版权所有  小娃子 育儿生活实用查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