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税

词语解释

一般认为,英国现代经济学家、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1877~1959)在其1920年出版的著作《福利经济学》中,最早开始系统地研究环境与税收的理论问题。庇古提出了社会资源适度配置理论,认为如果每一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边际私人纯产值与边际社会纯产值相等,那么该种生产要素在各生产用途中的边际社会纯产值都相等,而当产品的价格等于生产该产品所使用生产要素耗费的边际成本时,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达到了最适宜的程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来达到资源利用的最优状态,因此政府就应该采取征税或补贴等措施加以调节。详细解释 理论渊源 按照庇古的观点,导致市场配置资源失效的原因是经济主体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相一致,从而私人的最优导致社会的非最优。这两种成本之间存在的差异可能非常大,靠市场本身是无法解决的,只能由政府通过征税或者补贴来矫正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这种纠正外部性的方法被后人称之为“庇古税”(Pigovian Taxes)方案。 假定Y商品的生产对其他产品存在负的外部性,那么其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以PMC和SMC分别表示生产Y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假定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所决定的边际效益为MR,那么市场自发作用的结果是PMC=MR所决定的Qp,而社会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所应该有的产量则是由SMC=MR所决定的Qs.两者间的差异可以通过政府征收税收(比如消费税等)加以弥补,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 优化选择 任何一国在税制建设中,总是希望能实现最优税制结构(Optimal Taxation),这一结构是公平和效率兼顾并重的均衡结构。但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并不存在一个既成的最优税制,人们更多的是接受既定的一个次优选择,并不断地追求税制结构的最优化。 税制最优化的可行性取决于决策者的意志和制度转换成本等因素。政府在税制最优化的进程中扮演了决策者,而政治市场上的决策者作为税收制度的供给方,受制于作为制度需求方的选民(纳税人)的偏好,因为政府的再次当选需要得到选民的选票。如果税收制度转换成本太高,政府考虑到各种纳税人群体的利益,就不会轻易改变现有税制的整体结构,突破纳税人群体间的现存利益格局,实施强制性的税收制度变迁。但是对最优税制这一终极目标的追求,又促使税制供给方的政策决策者寻找一种渐进的、温和的税收制度变

词语分字解释

  • (huán)

    环(環) huán(ㄏㄨㄢˊ)

    (一)、中央有孔的圆形佩玉:环佩。

    (二)、圈形的东西:环形。连环。铁环。花环。耳环。

    (三)、围绕:环视。环顾。环拜。环海。环球。环行( xíng )。日环食。

    (四)、相互联系的许多事物中的一个:重要的一环。险象环生。

    (五)、量词,用于记录射击环靶的成绩:今天打了十环。

    (六)、姓。

  • (jìng)

    jìng(ㄐ一ㄥˋ)

    (一)、疆界,边界:境界。国境。入境。出境。边境。

    (二)、地方,区域,处所:无人之境。佳境。环境。身临其境。

    (三)、状况,地步:境况。顺境。逆境。困境。事过境迁。境遇。意境。

  • (shuì)

    shuì(ㄕㄨㄟˋ)

    (一)、国家向企业或集体、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税收。税额。税款。税率。税法。税制。税务。

    (二)、姓。

环境税相关词语(所含汉字: )

环境税相关成语(所含汉字: )

环境税其他相关

按拼音查词语

ABCDEFGHJKLMNOPQRSTWXYZ
©2024 小娃子  版权所有  小娃子 育儿生活实用查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