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故纳新

词语解释

“除故纳新”是指除夕进行大扫除的风俗。详细解释 除故纳新 简介 “除故纳新”是指除夕进行大扫除的风俗。 在中国民间,除夕的风俗是很多的。 除夕大扫除的风俗由来已久。除夕前几天,人们要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到了除夕这一天,人们还要进一步大扫除,进行“除故纳新”。 古老传说 据说,古代神话中颛顼有一个不争气的儿子,好吃懒做,平日穿着破烂衣服,喝很稀的粥。有一年除夕夜晚,他又冻又饿,死在屋角。所以,除夕这天,人们乘大扫除机会,把家里的破烂衣服和剩饭剩菜拿出来,在新的一年来临前倒掉,表示不让贫穷到家里来。 中国岁时风俗(十二月) 十二月 十二月初一 腊月风俗之“跳灶王”。《清嘉录》载:“越朔,乞儿三五人为一队,扮灶公灶婆,各执竹枝,嗓于门庭以乞钱,至二十四日止,谓之”跳灶王“。 腊月初二 腊月初三 腊月初四 腊月初五 腊月初六 腊月初七 驱傩。腊日前一日行傩仪。 腊月初八 蜡(示旁)祭。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大蜡(示旁),秦曰腊。蜡(示旁),通作“蜡”,也作“腊”。蜡祭,合祭百神,腊祭为祭祖庙。周时,各为一祭,秦汉时改为腊。按,周以十月为岁终,故腊在孟冬即十月,而蜡于十二月。汉以后行夏历,所以腊日在十二月,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京荆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蜡日。”故称十二月为腊月,是日为腊日。其俗食腊八粥。 吃腊八粥的记载最早见于宋笔记中。其中有记载大傩时吃赤豆“人口粥”。宋罗泌《路史•后记二》注引《岁时记》:“共工氏有不才子,以东至日死,为厉,畏赤豆,故做人口粥以禳之。” 一说源于佛教。十二月初八,佛成道日,寺庙有“供粥”之举。至明清更重此节,且在民间广为流传,效庵寺,皆食腊八粥。俗传,冬季食用腊八粥有健身防病之效。 一说源于明太祖朱元璋早年给地主扛活,一日饥饿难忍,于鼠洞中掘食物煮成粥食。登基以后一年腊八日想起,命人用各种杂果米类煮成粥,吃了以后十分高兴,赐名“腊八粥”。 腊月初九 腊月初十 腊月十一 腊月十二 三九之日。 腊月十三 腊月十四 腊月十五

词语分字解释

  • (chú)

    chú(ㄔㄨˊ)

    (一)、去掉:除害。除名。除根。铲除。废除。排除。除暴安良。

    (二)、改变,变换:岁除(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

    (三)、不计算在内:除非。除外。

    (四)、算术中用一个数去分另一个数,是“乘”的反运算:除法。

    (五)、台阶:阶除。庭除。

    (六)、任命官职:除拜(授官)。除授。除书(授官的诏令)。

  • (gù)

    gù(ㄍㄨˋ)

    (一)、意外的事情:事故。变故。故障。

    (二)、原因:缘故。原故。

    (三)、有心,存心:故意。故杀(有意谋杀)。明知故犯。

    (四)、老,旧,过去的,原来的:故事(a.旧事,成例;b.有连贯性的比较完整的事情,比较适合于口头讲述,“事”读轻声)。故人。故乡。故土(故乡)。故园(故乡)。故居。故国(故乡,亦指祖国)。故纸堆(泛指旧而多的文籍)。革故鼎新(“革”,除去;“鼎”,更新;破除旧的,建立新的)。故步自封(“故步”,原来的步子;“封”,限制;喻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亦作“固步自封”)。

    (五)、朋友,友情:亲故。沾亲带故。

    (六)、死亡(指人):故去。病故。

    (七)、所以,因此:故此。故而。

    (八)、古同“顾”,反而。

  • (nà)

    纳(納) nà(ㄋㄚˋ)

    (一)、收入,放进:出纳。藏污纳垢。

    (二)、接受:采纳。笑纳。纳谏。

    (三)、享受:纳福。纳凉。

    (四)、缴付:纳税。

    (五)、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纳鞋底。

    (六)、姓。

  • (xīn)

    xīn(ㄒ一ㄣ)

    (一)、刚有的,刚经验到的;初始的,没有用过的,与“旧”、“老”相对:新生。新鲜。新奇。新贵。新绿。新星。新秀。新闻。新陈代谢。

    (二)、性质改变得更好,与“旧”相对:改过自新。推陈出新。

    (三)、不久以前,刚才:新近。

    (四)、表示一种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新时代。新社会。新观念。新思维。

    (五)、称结婚时的人或物:新娘。新郎。新房。

    (六)、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

    (七)、姓。

除故纳新相关词语(所含汉字: )

除故纳新相关成语(所含汉字: )

除故纳新其他相关

按拼音查词语

ABCDEFGHJKLMNOPQRSTWXYZ
©2024 小娃子  版权所有  小娃子 育儿生活实用查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