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
词语解释
名字来源 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1届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系统从2000年1月开始执行。至2009年,共有两个热带气旋被命名为“莫拉克”。英文名Morakot,来源于泰国,在泰国语中的意思是“绿宝石”。详细解释 强热带风暴莫拉克(2003年) 2003年第9号热带风暴“莫拉克”8月2日下午5时在菲律宾东北部洋面上(北纬19.2度,东经124.5度)生成;8月3日下午5时加强为台风,台风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2级,7日晚10时在台湾省花莲县登陆,登陆后其强度有所减弱,并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8日上午8时强热带风暴进入台湾海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0级;当天下午2时,强热带风暴位于福建莆田以东约100公里的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移向转为北偏东方向。[2]8月9日19时30分,2003年第9号强热带风暴“莫拉克”在福建省晋江市围头登陆[3]。 台风莫拉克(2009年) 台风莫拉克 (英语:Typhoon Morakot,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Kiko,国际编号:0908,JTWC:09W)是2009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个热带气旋。 形成:2009年8月2日 消散:2009年8月11日 最高风速:155km/h(10分钟平均风速);190km/h(1分钟平均风速) 最低气压:945hPa 财产损失:总共至少34亿美元 死亡人数:12死(菲律宾);461死192人失踪(中国台湾);6死3失踪(中国大陆) 影响地区:菲律宾、中国 各气象机构强度判定:JMA(日本气象厅):台风 JTWC(联合国台风警报中心):85kts—2级台风 CMA(中国气象局):40m/s(台风) CWB(台湾气象局):中度台风 发展过程及路径 2009年8月2日,日本气象厅报告今年第十一热带低气压形成于菲律宾东边约1000公里(620英里)处。当天该热带低气压依然微弱,日本气象厅于当天稍晚的发布中降低了它的影响区域。然而,2日晚些时候日本气象厅报告它再形成热带低气压。8月3日,它进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的负责范围,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部门命名热带低气压为Kiko。当天稍后迅速离开了他们负责范围。在日本气象厅命名为莫拉克之后,莫拉克升级为热带风暴。联合台风
词语分字解释
- 莫(mò mù)
莫 mò(ㄇㄛˋ)
(一)、不要:莫哭。
(二)、没有,无:莫大。莫非。莫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
(三)、不,不能:莫如。莫逆。莫须有。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莫能助。
(四)、古同“漠”,广大。
(五)、姓。
- 拉(lā lá)
拉 lā(ㄌㄚ)
(一)、牵,扯,拽:拉车。拉网。拉下马(喻使某人下台)。
(二)、用车载运:拉货。
(三)、使延长:拉延。拉伸。
(四)、排泄粪便:拉屎。
(五)、联络:拉拢。拉帮结伙。
(六)、摧折:摧枯拉朽。
(七)、带领转移:把部队拉出去。
(八)、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使乐器发出声音:拉小提琴。
(九)、抚养子女:拉扯。
(十)、帮助:他有困难,拉他一把。
- 克(kè)
克(剋) kè(ㄎㄜˋ)
(一)、能够:克勤克俭。
(二)、战胜,攻下:攻克。克复(战胜敌人并收回失地)。
(三)、制伏:克服。克制。克己奉公。以柔克刚。
(四)、严格限定:克日。克期。克扣。
(五)、消化:克食。
(六)、公制重量单位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
(七)、中国西藏地方的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市斤;亦是其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约合一市亩。
莫拉克相关词语(所含汉字:莫 、拉 、克 )
莫拉克相关成语(所含汉字:莫 、拉 、克 )
莫拉克其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