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理论
词语解释
萨提亚理论 - 简介 萨提亚理论,又称为“萨提亚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心理治疗师需要做的工作往往是透过来访者的表面行为,去探索来访者的内在冰山,从中寻找出解决之道。 萨提亚理论是由美国的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 1916-1988)所建立的一套心理治疗方法,在整个国际心理治疗领域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不是仅仅将焦点放在处理个人和家庭的问题上,而是创新了一套协助个人和家庭由负向转为正向成长的理论和方法,是一套以成长为取向的治疗模式。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Become more fully human),而非只求消除「症状」(Symptoms),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发挥。 1988萨提亚女士去世以后,她的生前好友、同事约翰·贝曼、玛瑞亚·葛莫莉等继承并发展了萨提亚模式的理论体系,更加丰富了其深刻的内涵和高效实用的治疗方法。冰山理论的呈现,就是约翰·贝曼博士在萨提亚女士独具创意的框架下,融合众多心理治疗流派的精髓,丰富完善了其严谨的结构和深刻的内涵。使其成萨提亚众多治疗媒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工具,运用在个人内在探索方面,既有灵动而深入的身心体验、又有清晰缜密的结构设置。为萨提亚模式的治疗和教学推广提供了系统简洁的方法和工具。 萨提亚理论 - 原理 根据萨提亚的理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一个人和他的经历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我们不快乐的根源可能是因为儿时未被满足的期待。 萨提亚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萨提亚模式中的个人冰山理论的隐喻: 1、行为----应对模式 2、感受-----喜悦,兴奋,着迷,愤怒,伤痛,恐惧,悲伤 3、对感受的感受---自我价值 4、观点---信念,假设,主观现实,思考,想法,价值观 5、期待---对
词语分字解释
- 萨(sà)
萨(薩) sà(ㄙㄚˋ)
(一)、〔菩萨〕见“菩”。
(二)、〔萨满〕跳神作法的男巫。
(三)、姓。
- 提(tí dī dǐ)
提 tí(ㄊ一ˊ)
(一)、垂手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提壶。提灯。提篮。提包。提盒。提纲挈领。
(二)、引领(向上或向前等):提心吊胆。提升。提挈。提携。
(三)、说起,举出:提起。提出。提醒。提倡。提议。提名。提案。提要。
(四)、将犯人从关押之处带出来:提审。提犯人。
(五)、率领,调遣:提兵。
(六)、取出:提取。提货。
(七)、汉字笔形之一,即挑。
(八)、舀取油、酒等液体的一种用具:油提。酒提。
(九)、古代鼓名:“师帅执提”。
(十)、姓。
- 亚(yà)
亚(亞) yà(一ㄚˋ)
(一)、较差:他的体力不亚于你。
(二)、次一等:亚军。亚圣。
(三)、原子价较低的,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一个氢原子或氧原子的:硫酸亚铁。
(四)、指“亚细亚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简称“亚洲”):东亚。
- 理(lǐ)
理 lǐ(ㄌ一ˇ)
(一)、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理。肌理。条理。事理。
(二)、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理由。理性。理智。理论。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气壮。
(三)、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理科,数理化。理疗。
(四)、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理财。理事。管理。自理。修理。总理。
(五)、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理睬。答理。
(六)、古代指狱官、法官。
(七)、姓。
- 论(lùn lún)
论(論) lùn(ㄌㄨㄣˋ)
(一)、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论断。论点。论辩。论据。论者。议论。讨论。辩论。
(二)、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论。舆论。专论。社论。
(三)、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论。
(四)、看待:一概而论。
(五)、衡量,评定:论罪。论功行赏。
(六)、按照:论件。论资排辈。
(七)、姓。
萨提亚理论相关词语(所含汉字:萨 、提 、亚 、理 、论 )
萨提亚理论相关成语(所含汉字:萨 、提 、亚 、理 、论 )
萨提亚理论其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