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 扫跡 ”。
(二)、亦作“扫蹟”。扫帚扫过的痕迹。
晋 左思 《娇女》诗:“明朝弄梳臺,黛眉类扫跡。”
(三)、扫除车轮痕迹。表示谢绝宾客。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跡。”
(四)、指绝迹。
宋 陆游 《山园杂咏》之三:“俗客年来真扫迹,清樽日暮独忘归。”
扫迹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ǎo jì,是指扫帚扫过的痕迹。
扫(掃) sǎo(ㄙㄠˇ)
(一)、拿笤帚等除去尘土或垃圾:扫地。
(二)、清除,消灭:扫雷。扫盲。扫荡。一扫而空。
(三)、全,尽,尽其所有:扫数( shù )。
(四)、低落,丧失:扫兴( xìng )。
(五)、描画:扫描。扫眉。
(六)、迅速横掠而过:扫射。扫视。
(七)、结束,了结:扫尾。
(八)、祭奠:扫墓。祭扫。
迹 jì(ㄐ一ˋ)
(一)、脚印:踪迹。足迹。血迹。笔迹。
(二)、物体遗留下的印痕:印迹。
(三)、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古迹。实迹。
(四)、追寻踪迹:“汉求将军急,迹且至臣家”。
(五)、据实迹考知:“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