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亦作“ 应鐘 ”。古乐律名。十二律之一。古人以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每月以一律应之。应钟与十月相应。
《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其音羽,律中应钟。” 郑玄 注:“孟冬气至,则应钟之律应。应钟者,姑洗之所生,三分去一,律长四寸二十七分寸之二十。”《汉书·律历志上》:“应鐘,言阴气应亡射,该臧万物而杂阳阂种也。位於亥,在十月。”参见“ 十二律 ”、“ 十二月律 ”。
(二)、见“ 应钟 ”。
应(應) yīng(一ㄥ)
(一)、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应当。应该。应分( fèn )。应有尽有。
(二)、回答:答应。喊他不应。应承。
(三)、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
(四)、姓。
钟(鐘、鍾) zhōng(ㄓㄨㄥ)
(一)、金属制成的响器,中空,敲时发声:警钟。编钟(古代乐器。把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组成,用小木槌击奏。各时代形制大小不一,枚数也不同)。钟鼎(古铜器总称,上面铭刻文字)。
(二)、计时的器具:钟表(钟和表的总称)。座钟。钟鸣漏尽(晨钟已鸣,夜漏将尽。喻年届迟幕)。
(三)、指某个一定的时间,小时:钟头(小时,如“开了一个钟钟的会”)。
(四)、杯子。
(五)、集中,专一:钟情(感情专注)。钟爱(特别爱)。钟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