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谓居丧。
《礼记·曲礼上》:“卒哭乃讳。” 陈澔 集说:“凡卒哭之前,犹用事生之礼,故卒哭乃讳其名。”盖父母没,孝子不忍言亲之名,故讳之。后人因称居丧为“奉讳”。 清 钱谦益 《刻古史谈菀目录后序》:“ 谦益 奉讳以还,每发故篋,泪淫淫不忍视。”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鲲溟姪》:“余读《礼》家居,姪亦奉讳南还。”
(二)、旧称帝王死后举丧。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太宗 ﹞尝一日附耳语 高宗 曰:‘吾千秋万岁后,与吾《兰亭》将去也。’及奉讳之日,用玉匣贮之,藏於 昭陵 。” 唐 韩愈 《慰国哀表》:“大行皇帝,功济寰区,仁霑重植,奉讳之日,率土崩心。”
fèng huì1.谓居丧。《礼记.曲礼上》:"卒哭乃讳。"陈澔集说:"凡卒哭之前﹐犹用事生之礼﹐故卒哭乃讳其名。"盖父母没﹐孝子不忍言亲之名﹐故讳之。后人因称居丧为"奉讳"。明 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及(袁可立)奉讳,夫人号踊仆地,虽未身殉而病因欝积。”2.旧称帝王死后举丧。
奉 fèng(ㄈㄥˋ)
(一)、恭敬地用手捧着:奉觞(举杯祝酒)。奉献。奉祀。奉承(恭维,讨好。“承”读轻声)。
(二)、尊重,遵守:奉公守法。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奉行故事(按老规定办事)。
(三)、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奉告。奉还( huán )。奉陪。奉劝。奉迎(a.敬辞,迎接;b.奉承)。奉赠。
(四)、信仰:信奉。素奉佛教。
(五)、供养,伺候:奉养。供奉。侍奉。
(六)、姓。
(七)、古同“俸”,薪金。
讳(諱) huì(ㄏㄨㄟˋ)
(一)、避忌,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讳言。讳匿。讳饰。忌讳。隐讳。直言不讳。讳疾忌医。
(二)、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名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