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符合;相同。
南朝 梁 沉约 《奏弹王源》:“如其所列,则与风闻符同。”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案古者国有史官,具列时事,观 汲 坟出记,皆与 鲁 史符同。”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假设之辞》:“古人为赋,多假设之辞,序述往事以为点缀,不必一一符同也。”
(二)、附和;赞同。
《宋史·律历志三》:“ 雍熙 元年四月,布衣 赵垂庆 上书言……案《唐书》, 天宝 九载, 崔昌 献议,自 魏 晋 至 周 隋 ,皆不得为正统欲 唐 远继 汉 统,立 周 汉 子孙为王者后,备三恪之礼。是时朝议是非相半,集贤院学士 卫包 上言符同, 李林甫 遂行其事。” 明 王琼 《双溪杂记》:“劾 廷和 彭泽 结党乱政,符同奏啟,南北科道官亦交章论劾。”
符 fú(ㄈㄨˊ)
(一)、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虎符。符信。符节。
(二)、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符号。音符。
(三)、相合:符合。言行相符。
(四)、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图形或线条:符咒。护身符。
(五)、古代称祥瑞的征兆:符瑞。符应( yìng )(指天降“符瑞”,与人事相应)。
(六)、姓。
同 tóng(ㄊㄨㄥˊ)
(一)、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同侪(同辈)。同庚(同岁)。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敌忾。同工异曲。同室操戈。情同手足。
(二)、共,在一起(从事):共同。同学。同步。殊途同归。同舟共济。
(三)、和,跟:同流合污。
(四)、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