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 赋以铺叙事物见长,继承了《楚辞》一些形式上的特点,更多地采用散文手法,因其篇章宏大,后世称为“大赋”。大赋系对 东汉 以后抒情为主的“小赋”而言。代表作如 司马相如 《上林赋》、 扬雄 《长杨赋》、 班固 《两都赋》、 张衡 《二京赋》等。
大 dà(ㄉㄚˋ)
(一)、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二)、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三)、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四)、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五)、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六)、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七)、时间更远:大前年。
(八)、〔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九)、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赋(賦) fù(ㄈㄨˋ)
(一)、旧指田地税:田赋。赋税。
(二)、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三)、念诗或作诗:登高赋诗。
(四)、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赋予。赋有。天赋。禀赋。
(五)、古同“敷”,铺陈,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