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坏;褒贬。
《楚辞·离骚》:“世幽昧以眩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善恶书於史册,毁誉流於千载。”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后之作者,在据事跡实録,则善恶自见。” 朱熹 注:“褒贬。” 宋 曾巩 《史馆申请》之三:“善恶可劝戒,是非后世当考者,书之,其细故常行,更不备书。”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五经亦只是史,史以明善恶,示训戒。”
指善与恶。若再加上无记,则合称为“三性”。一般而言,善指顺理,恶指违理。然于经论中有多种不同说法,依成唯识论卷五之意,能顺益此世、他世之有漏与无漏行法为善;反之,于此世、他世有违损之有漏行法为恶。其善恶之分际,在顺益与违损之差别。且善恶二者皆须贯串此世与他世,否则即为无记。如人、天之乐果,于此世虽为顺益,于他世则不为顺益,故非为善,而为无记性。又如恶趣之苦果,于此世虽为违损,于他世则不为违损,故亦非恶,而为无记性。
善 shàn(ㄕㄢˋ)
(一)、心地仁爱,品质淳厚:善良。善心。善举。善事。善人。善男信女。慈善。
(二)、好的行为、品质:行善。惩恶扬善。
(三)、高明的,良好的:善策。善本。
(四)、友好,和好:友善。亲善。和善。
(五)、熟悉:面善。
(六)、办好,弄好:善后。
(七)、擅长,长( cháng )于:善辞令。多谋善断。
(八)、赞许:“群臣百姓之所善,则君善之”。
(九)、好好地:善待。善罢甘休。
(十)、容易,易于:善变。善忘。多愁善感。
(十一)、姓。
恶 è(ㄜˋ)
(一)、不好:恶感。恶果。恶劣。恶名。丑恶。
(二)、凶狠:恶霸。恶棍。险恶。凶恶。
(三)、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恶贯满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