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方所遵照的准则。
《逸周书·宝典》:“一孝,孝子畏哉,乃不乱谋;二悌,悌乃知序,序乃伦,伦不腾上,上乃不崩;三慈惠,知长幼,知长幼乐养老;四忠恕,是谓四仪。” 朱右曾 校释:“四仪,四方所仪则。”
(二)、言行的四条准则。
《尸子·四仪》:“行有四仪:一曰志动不忘仁,二曰智用不忘义,三曰力事不忘忠,四曰口言不忘信。”
(三)、见“ 四威仪 ”。
四 sì(ㄙˋ)
(一)、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二)、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仪(儀) yí(一ˊ)
(一)、人的外表或举动:仪态。仪表。威仪(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二)、按程序进行的礼节:仪式。仪仗。司仪。
(三)、礼物:贺仪。谢仪。
(四)、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仪器。
(五)、法制,准则:仪刑。“设仪立度,可以为准则”。
(六)、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