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 zuì(ㄗㄨㄟˋ)
(一)、犯法的行为:犯罪。罪人。认罪。有罪。罪恶。罪名。罪魁。罪行。罪证。罪责。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罪不容诛。
(二)、过失,把过失归到某人身上:功罪。罪愆。罪尤(“尤”,过失,罪过)。归罪于人。
(三)、刑罚:判罪。畏罪。待罪。请罪。
(四)、苦难,痛苦:受罪。
感 gǎn(ㄍㄢˇ)
(一)、觉出:感触。感觉。感性。感知(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感官。
(二)、使在意识、情绪上起反应;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感动。感想。反感。好感。情感。敏感。感染。感召。感慨。感喟。感叹。自豪感。感人肺腑。百感交集。
(三)、对人家的好意表示谢意:感谢。感恩。感激。感愧。
文 wén(ㄨㄣˊ)
(一)、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文锦。
(二)、刺画花纹:文身。
(三)、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四)、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五)、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文化。文物。
(六)、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
(七)、旧时指礼节仪式: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八)、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文质彬彬。
(九)、温和:文火。文静。文雅。
(十)、指非军事的: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十一)、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文言。文白间杂。
(十二)、专指社会科学:文科。
(十三)、掩饰:文过饰非。
(十四)、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文不名。
(十五)、姓。
化 huà(ㄏㄨㄚˋ)
(一)、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化。分化。僵化。教( jiào )化。熔化。融化。潜移默化。化干弋为玉帛。。
(二)、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化缘。化斋。
(三)、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化。绿化。
(四)、习俗,风气:有伤风化。
(五)、特指“化学”:化工。化纤。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