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 sǐ(ㄙˇ)
(一)、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死亡。死讯。死刑。死囚。死棋。死地。生离死别。死有余辜。
(二)、不顾生命:死志(牺牲生命的决心)。死士(敢死的武士)。死战。
(三)、固执,坚持到底:死心塌地。死卖力气。
(四)、无知觉:睡得死。
(五)、不活动,不灵活:死结。死理。死板。
(六)、不通达:死胡同。死路一条。
(七)、过时,失去作用:死文字。
(八)、极,甚:乐死人。
乃 nǎi(ㄋㄞˇ)
(一)、才:今乃得之。“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二)、是,为:乃大丈夫也。
(三)、竟:乃至如此。
(四)、于是,就:“因山势高峻,乃在山腰休息片时”。
(五)、你,你的:乃父。乃兄。“家祭无忘告乃翁”。
知 zhī(ㄓ)
(一)、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
(二)、使知道:通知。知照。
(三)、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
(四)、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五)、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
(六)、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
之 zhī(ㄓ)
(一)、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二)、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三)、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四)、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五)、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六)、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七)、往,到:“吾欲之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