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整个身体。
《释名·释饮食》:“貊炙,全体炙之,各自以刀割,出於胡貊之为也。”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天上人》:“予亦曾见三人,一人全体,二半坐云。”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这也是生活》:“他从此就站不起来,送回家里,躺着,不想饮食,不想动弹,不想言语,请了耶稣教堂的医生来看,说是全体什么病也没有。”
(二)、指事物的全部。
宋 刘克庄 《郊行》诗:“山晴全体出,树老半身枯。” 明 宋濂 《日本瑞龙山重建转法轮藏禅寺记》诗:“有悟片言间,全体即呈露。”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一:“生字查明了,再全体通读,仍有许多莫明其妙的地方。”
(三)、指某一集体中的全部人员。
丁玲 《韦护》第二章:“他知道,关于这一层,她始终很难邀得大部分,几乎是全体人的谅解。”
(四)、比喻完美的全面的。
鲁迅 《集外集拾遗·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
(五)、见“ 全体学 ”。
全体,拼音为quán tǐ,汉语词汇,是指人或事物的全部。
全 quán(ㄑㄨㄢˊ)
(一)、完备,齐备,完整,不缺少:齐全。完全。智勇双全。求全责备。
(二)、整个,遍:全部。全国。全民。全神贯注。全心全意。
(三)、都:代表全来了。
(四)、使不受损伤:保全。
(五)、姓。
体(體) tǐ(ㄊ一ˇ)
(一)、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二)、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三)、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四)、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五)、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六)、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七)、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 xíng )。
(八)、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九)、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