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ì ran ]
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态度很自然。他是初次演出,但演得挺自然。[ zì rán ]
(一)、自然界:大自然。(一)、天然,非人为的。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后汉书·李固传》:“夫穷高则危,大满则溢,月盈则缺,日中则移。凡此四者,自然之数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 宋 欧阳修 《明用》:“物无不变,变无不通,此天理之自然也。”
(二)、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后汉书·郎顗传》:“臣伏见光禄大夫 江夏 黄琼 ,耽道乐术,清亮自然,被褐怀宝,含味经籍。” 宋 秦观 《次韵何子温》:“谈笑自然群吏肃,何须酒后 次公 狂。” 巴金 《春》十二:“她很激动,不觉微微地红了脸,动作也显得更不自然了。”
(三)、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宋 叶适 《台州高君墓志铭》:“华枝蔓叶,自然消落。” 冰心 《两个家庭》:“无奈我连米盐的价钱都不知道,并且也不能终日坐在家里,只得听其自然。”
(四)、犹当然。
《北史·裴叔业传》:“唯应送家还都以安慰之,自然无患。”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处理得宜,自然永无侵叛之事。” 清 李渔 《奈何天·密筹》:“催餉的官吏,还不曾转来,一到自然给发。” 鲁迅 《朝花夕拾·小引》:“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
自 zì(ㄗˋ)
(一)、本人,己身:自己。自家。自身。自白。自满。自诩。自馁。自重( zhòng )。自尊。自谦。自觉( jué )。自疚。自学。自圆其说。自惭形秽。自强不息。
(二)、从,由:自从。自古以来。
(三)、当然:自然。自不待言。自生自灭。放任自流。
(四)、假如: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然 rán(ㄖㄢˊ)
(一)、对,是:然否。不然。不以为然。
(二)、以为对,答应,信守:然纳(以为对而采纳)。然诺(许诺,信守诺言)。
(三)、这样,如此:当然。然后。然则。
(四)、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然”;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然”)。
(五)、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然。忽然。飘飘然。
(六)、古同“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