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奋然起立;振作起来。
《后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 子训 ﹞徐出以杖扣之,驴应声奋起,行步如初。” 宋 叶适 《息虚论二》:“昔之所谓 楚 、 汉 、 隋 、 唐 多事之时,所以奋起而立功名者,岂必若是之泯泯默默,使少壮至於耆老而终不见邪?”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所取的题材大抵是困苦,饥饿,流离,疾病,死亡,然而也有呼号,挣扎,联合和奋起。”
(二)、有力地举起。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奋起拳头,连连打去。” 毛泽东 《和郭沫若同志》诗:“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奋起,指奋然起立;振作起来。语出《后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子训)徐出以杖扣之,驴应声奋起,行步如初。”
奋(奮) fèn(ㄈㄣˋ)
(一)、鸟张开并振动翅膀:奋飞。奋翅。
(二)、振作,鼓劲,振动:奋起。奋力。奋勇。奋不顾身。振奋。勤奋。兴奋。
(三)、提起,举起:奋臂。奋袂(举袖,形容奋发的样子)。奋笔疾书。
起 qǐ(ㄑ一ˇ)
(一)、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起床。起立。起居。起夜。
(二)、离开原来的位置:起身。起运。起跑。
(三)、开始:起始。起码(最低限度,最低的)。起步。起初。起讫。起源。
(四)、拔出,取出:起锚。起获。
(五)、领取(凭证):起护照。
(六)、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起伏。起劲。起色。
(七)、发生,产生,发动,提出:起风。起腻。起敬。起疑。起义。起诉。
(八)、长出:起痱子。
(九)、拟定:起草。
(十)、建造,建立:起房子。白手起家。
(十一)、群,组,批:一起(一块儿)。
(十二)、量词,指件,宗:一起案件。
(十三)、自,从:起小儿就淘气。
(十四)、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起。掀起。兴( xīng )起。
(十五)、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起来。
(十六)、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起。经得起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