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洼积水野草丛生的地带。亦指荒郊。
《战国策·秦策四》:“首身分离,暴骨草泽,头颅僵仆,相望於境。” 汉 王充 《论衡·言毒》:“蝮蛇与鱼比,故生於草泽;蜂蠆与鸟同,故产於屋树。” 唐 高适 《封丘作》诗:“乍可狂歌草泽中,寧堪作吏风尘下。” 清 刘大櫆 《乞里人共建义仓引》:“而父子兄弟,羸老孤幼,继踵而死,僵尸草泽,骸骨相枕藉。”
(二)、草野;民间。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孔子 卒, 原宪 遂亡在草泽中。”《旧唐书·玄宗纪下》:“内外八品已下及草泽有博学文辞之士,各委本司本州闻荐。”《明史·方伎传·盛寅》:“初, 寅 晨直御医房,忽昏眩欲死,募人疗 寅 ,莫能应。一草泽医人应之,一服而愈。” 瞿秋白 《乱弹·吉诃德的时代》:“草泽的英雄,结果即使不是做皇帝,至多也不过劫富济贫罢了。”
(三)、在野之士;平民。
唐 王昌龄 《放歌行》:“有詔徵草泽,微臣献谋猷。”《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三年》:“ 唐 草泽 邵棠 上言。” 胡三省 注:“布衣未有朝命者,谓之草泽。”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制科》:“ 宋 初承 周显德 之制设三科,不限前资,见任职官、黄衣草泽,竝许应詔。”
草泽,指荒野;长满野草的大片积水洼地。语出《战国策·秦策四》:“首身分离,暴骨草泽,头颅僵仆,相望於境。”草泽是汉族民间的一种医病之人。亦称“草泽医人”,俗称“江湖郎中”。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宋元时即已盛行。
草 cǎo(ㄘㄠˇ)
(一)、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草原。草坪。草行露宿。草菅人命。
(二)、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草料。柴草。稻草。
(三)、粗糙,不细致:草率( shuài )。草鄙(粗野朴陋)。草具(粗劣的食物)。
(四)、汉字的一种书体:草书。草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草。草体(①指汉字草书;②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
(五)、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草拟。草诏(为皇帝草拟诏书)。
(六)、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草野。草莽。草寇。草贼。
(七)、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草鸡。
泽(澤) zé(ㄗㄜˊ)
(一)、水积聚的地方:大泽。湖泽。润泽(潮湿)。沼泽。
(二)、金属或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亮:光泽。色泽。
(三)、恩惠:恩泽。泽及枯骨(施惠于死人)。
(四)、洗濯。
(五)、汗衣,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