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亦作“ 石笋 ”。挺直的大石,其状如笋,故名。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时 蜀 有五丁力士,能移山,举万钧。每王薨,輒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为墓志:今石笋是也。”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一:“﹝ 王轩 ﹞题诗毕,俄见一女郎,振琼璫,扶石笋,低回而谢。”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成都 石笋,其状与笋不类,乃累叠数石成之。” 清 魏源 《栈道杂诗》之五:“今朝地稍平,石笋森森立。”
(二)、见“ 石笋 ”。
石 shí(ㄕˊ)
(一)、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二)、指石刻:金石。
(三)、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四)、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五)、姓。
笋 sǔn(ㄙㄨㄣˇ)
(一)、竹子初从土里长出的嫩茎、芽,又称“竹笋”,可以做菜吃。可食用者主要有“毛竹笋”、“慈竹笋”、“麻竹笋”等。
(二)、竹子的青皮:笋席(用竹青编成的席子)。
(三)、古同“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