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蛇之一种。无毒,尾圆钝,骤看颇象头,且有与头相同的行动习性,故名。古人传说见之者死。
汉 贾谊 《新书·春秋》:“ 孙叔敖 之为婴儿也,出游而还,忧而不食。其母问其故,泣而对曰:‘今日吾见两头蛇,恐去死无日矣。’其母曰:‘今蛇安在?’曰:‘吾闻见两头蛇者死,吾恐他人又见,吾已埋之也。’其母曰:‘无忧,汝不死。吾闻之: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上》:“昔 孙叔敖 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两头蛇,岭外多此类。时有如小指大者,长尺餘,腹下鳞红皆锦文。一头有口眼,一头似蛇而无口眼。云两头俱能进退,谬也。昔 孙叔敖 见之不祥,乃杀而埋之。南人见之以为常,其祸安在哉?”一说为两头分岐的蛇。
两(兩) liǎng(ㄌ一ㄤˇ)
(一)、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两个黄鹂。两本书。
(二)、双方: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
(三)、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两(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四)、表示不定数目:两下子。两着儿( zhāor )。
头(頭) tóu(ㄊㄡˊ)
(一)、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头骨。头脑。头脸(①头和脸;②指面貌;③指面子,体面)。头角( 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二)、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头。剃头。
(三)、物体的顶端:山头。笔头。两头尖。
(四)、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头儿说起。头绪。
(五)、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头儿。
(六)、以前,在前面的:头三天。
(七)、次序在前,第一:头等。头生。
(八)、首领:头子。头目。
(九)、方面:他们是一头的。
(十)、临,接近:头睡觉先洗脸。
(十一)、量词,多指牲畜:一头牛。
(十二)、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头五百。
(十三)、(tou)名词后缀(①接于名词词根,如“木头”。②接于动词词根,如“念头”。③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头儿”)。
(十四)、(tou)方位词后缀(如“上头”。“里头”。“后头”。)
蛇 shé(ㄕㄜˊ)
(一)、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蛇蜕。蛇行。蛇蝎。蛇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