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亦作“ 拿囮头 ”。讹诈、勒索作奸者的钱财等。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嵇山会馆唐大士像》:“居间曰擸縴,指称曰太岁,勒胁曰拿讹头。”《儒林外史》第四一回:“ 杜少卿 同 武书 听了一听,纔晓得是人来买綉香囊,地方上几个喇子想来拿囮头,却无实迹,倒被他駡了一场。”亦省作“ 拿讹 ”。《醒世姻缘传》第七十回:“把儿子 骆有莪 补了校尉,跟了人缉捕拿讹,也赚了许多横财,置房买地。”参见“ 拏讹头 ”。
拿讹头拼音是ná é tóu,注音是ㄣㄚˊ ㄜˊ ㄊㄡˊ,出自《帝京景物略·嵇山会馆唐大士像》。
拿 ná(ㄋㄚˊ)
(一)、用手取,握在手里:拿笔。拿枪。
(二)、掌握,把握:拿主意。拿权。拿手。
(三)、挟( xié )制:拿捏(故意刁难人,要挟人)。拿大(自以为比别人强,看不起人,摆架子)。
(四)、侵蚀,侵害:让药水拿白了。
(五)、逮捕,捉:拿获。擒拿。拿问。
(六)、攻下,占领:一定要把敌人的碉堡拿下来。
(七)、介绍,引出对象,相当于“把”:我拿你当亲人看待。
(八)、介词,引出所凭借的工具、材料、方法等,相当于“用”:拿笔来写。
讹(訛) é(ㄜˊ)
(一)、错误:讹字。讹误(文字、记载错误)。讹谬。讹传( chuán )。以讹传讹。
(二)、敲诈,假借某种理由向人强迫索取财物或其他权利:讹诈。
(三)、谣言:讹言(a.诈伪的话,谣言;b.胡言乱语)。
(四)、感化,变化:“岁月迁讹。”
(五)、野火烧。
头(頭) tóu(ㄊㄡˊ)
(一)、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头骨。头脑。头脸(①头和脸;②指面貌;③指面子,体面)。头角( 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二)、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头。剃头。
(三)、物体的顶端:山头。笔头。两头尖。
(四)、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头儿说起。头绪。
(五)、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头儿。
(六)、以前,在前面的:头三天。
(七)、次序在前,第一:头等。头生。
(八)、首领:头子。头目。
(九)、方面:他们是一头的。
(十)、临,接近:头睡觉先洗脸。
(十一)、量词,多指牲畜:一头牛。
(十二)、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头五百。
(十三)、(tou)名词后缀(①接于名词词根,如“木头”。②接于动词词根,如“念头”。③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头儿”)。
(十四)、(tou)方位词后缀(如“上头”。“里头”。“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