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梵语意译。即 猴池 。在古 印度 毘舍离 庵摩罗园 侧,传说往昔猕猴共集,为佛穿池,故名。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吠舍厘国》:“其西北有窣堵波, 无忧王 之所建也,傍有石柱,高五六十尺,上作师子之像。石柱南有池,是群獮猴为佛穿也,在昔 如来 曾住於此。”按,此故事又见《四分律》卷二。今 印度 著名的 桑奇 (Sanchi)北门石柱上尚有这一传说的浮雕。参见“ 猴池 ”。
猕(獼) mí(ㄇ一ˊ)
(一)、〔猕猴〕哺乳动物,猴的一种,上身皮毛灰褐色,腰部以下澄黄色,面部微红色,尾短,四肢都像人。以野果、野菜等为食物。古亦称“母猴”、“沐猴”。
(二)、(獼)
猴 hóu(ㄏㄡˊ)
(一)、哺乳动物,种类很多,行动灵活,好群居:猴子。猿猴。猴戏。猴头。猴拳。猴枣(中医指猕猴内脏的结石)。
(二)、喻机灵的人:猴儿精。
(三)、方言,乖巧,机敏(多指孩子)。
池 chí(ㄔˊ)
(一)、水塘,多指人工挖的:池子。水池。池鱼之殃(喻因牵连而受到的灾祸。亦称“池鱼之祸”)。
(二)、湖:池盐(从咸水湖采取的盐,成分和海盐相同)。
(三)、像水池的:浴池。花池。乐( yuè )池。舞池。
(四)、护城河:城池。金城汤池。
(五)、旧时指剧场中正厅前部:池座。
(六)、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