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正殿

bì zhèng diàn

避正殿读音发音

词语:避正殿 (bizhengdian)包含汉字:殿

首字母:B 首字拼音:bi

词语解释

古代国家有灾异急难之事,帝王避离正殿,表示自我贬责,以期消灾弥难。《史记·吴王濞列传》:“今 卬 等又重逆无道,烧宗庙,卤御物,朕甚痛之。朕素服避正殿,将军其劝士大夫击反虏。”《后汉书·锺离意传》:“永平 三年夏旱,而大起北宫,意 诣闕免冠上疏曰:‘伏见陛下以天时小旱,忧念元元,降避正殿,躬自克责,而比日密云,遂无大润,岂政有未得应天心者邪?’”《新唐书·姚璹传》:“证圣 初,加秋官尚书。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宋 沉括《梦溪笔谈·艺文二》:“熙寧 六年,有司言日当蚀四月朔,上为彻膳,避正殿。”亦称“避正堂”、“避正寝”。《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太史曰:‘在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百官降物,君不举,避移时’……降物,素服也;不举,去乐也,避移时,避正堂,须时移灾復也。”《隋书·礼仪志三》:“隋 制,诸岳崩瀆竭,天子素服,避正寝,撤膳三日。”《宋史·文苑传四·苏舜钦》:“陛下当降服、减膳、避正寝,责躬罪己,下哀痛之詔,罢非业之作,拯失职之民。”宋 刘攽《为冯参政久旱待罪表》:“陛下忧勤民瘼,寅畏天明,避正寝而不居,贬常珍而弗御。”

详细解释

(一)、古代国家有灾异急难之事,帝王避离正殿,表示自我贬责,以期消灾弥难。

《史记·吴王濞列传》:“今 卬 等又重逆无道,烧宗庙,卤御物,朕甚痛之。朕素服避正殿,将军其劝士大夫击反虏。”《后汉书·锺离意传》:“ 永平 三年夏旱,而大起北宫, 意 诣闕免冠上疏曰:‘伏见陛下以天时小旱,忧念元元,降避正殿,躬自克责,而比日密云,遂无大润,岂政有未得应天心者邪?’”《新唐书·姚璹传》:“ 证圣 初,加秋官尚书。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 熙寧 六年,有司言日当蚀四月朔,上为彻膳,避正殿。”亦称“ 避正堂 ”、“ 避正寝 ”。《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太史曰:‘在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百官降物,君不举,避移时’……降物,素服也;不举,去乐也,避移时,避正堂,须时移灾復也。”《隋书·礼仪志三》:“ 隋 制,诸岳崩瀆竭,天子素服,避正寝,撤膳三日。”《宋史·文苑传四·苏舜钦》:“陛下当降服、减膳、避正寝,责躬罪己,下哀痛之詔,罢非业之作,拯失职之民。” 宋 刘攽 《为冯参政久旱待罪表》:“陛下忧勤民瘼,寅畏天明,避正寝而不居,贬常珍而弗御。”

词语分字解释

  • (bì)

    bì(ㄅ一ˋ)

    (一)、躲,设法躲开:避雨。避暑。避世。避讳。回避。避重就轻。避世绝俗。

    (二)、防止:避免。避孕。避嫌。避雷针。

  • (zhèng zhēng)

    zhèng(ㄓㄥˋ)

    (一)、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 zhōng )。正襟危坐。

    (二)、合于法则的:正当( dāng )。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三)、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四)、恰好:正好。正中( zhōng )下怀。

    (五)、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

    (六)、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正本。

    (七)、纯,不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八)、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九)、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十)、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正电。

    (十一)、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正数( shù )。

    (十二)、姓。

  • 殿(diàn)

    殿 diàn(ㄉ一ㄢˋ)

    (一)、高大的房屋,特指帝王所居和朝会的地方,或供奉神佛的地方:宫殿。宝殿。金銮殿。殿堂。殿阁。殿上虎(喻敢谏之臣)。殿试。

    (二)、〔殿下〕对亲王或太子的敬称。

    (三)、在最后:殿后。殿军。

避正殿相关词语(所含汉字:殿 )

避正殿相关成语(所含汉字:殿 )

避正殿其他相关

按拼音查词语

ABCDEFGHJKLMNOPQRSTWXYZ
©2024 小娃子  版权所有  小娃子 育儿生活实用查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