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办。
《书·微子》:“今尔无指告予,颠隮,若之何其?”《左传·隐公元年》:“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明 李贽 《自刻<说书>序》:“既自刻矣,自表暴矣,而终不肯借重於人,倘有罪我者,其又若之何?”
(二)、怎么,为什么。
《国语·周语中》:“且夫 阳 岂有裔民哉?夫亦皆天子之父兄甥舅也,若之何其虐之也?”《庄子·寓言》:“莫知其所终,若之何其无命也?莫知其所始,若之何其有命也?”《后汉书·周荣传》:“臣子同贯,若之何不厚!”
若 ruò(ㄖㄨㄛˋ)
(一)、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二)、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无人。置若罔闻。门庭若市。
(三)、你,汝:若辈。“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四)、约计:若干( gān )。若许。
(五)、此,如此:“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六)、顺从:“曾孙是若。”
(七)、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若而叹。”
(八)、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九)、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若芳”。若英(“杜若”的花)。
(十)、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十一)、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之 zhī(ㄓ)
(一)、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二)、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三)、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四)、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五)、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六)、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七)、往,到:“吾欲之南海”。
何 hé(ㄏㄜˊ)
(一)、疑问代词(a.什么,如“何人?”b.为什么,如“何必如此?”c.哪样,怎样,如“何不?”“何如?”d.哪里,如“何往?”e.发表反问,如“何乐而不为?”)。
(二)、副词,多么:何其壮哉!
(三)、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