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犹于是乎。
宋 辛弃疾 《哨遍·秋水观》词:“有客问洪 河 ,百川灌雨,涇流不辨涯涘。於是焉 河伯 欣然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已。”
于 yú(ㄩˊ)
(一)、介词(a.在,如“生于北京”;b.到,如“荣誉归于老师”;c.对,如“勤于学习”;d.向,如“出于自愿”;e.给,如“问道于盲”;f.自,从,如“取之于民”;g.表比较,如“重于泰山”;h.表被动,如“限于水平”)。
(二)、后缀(a.在形容词后,如“疏于防范”;b.在动词后,如“属于未来)。
(三)、姓。
是 shì(ㄕˋ)
(一)、表示解释或分类:他是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
(二)、表示存在:满身是汗。
(三)、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是好诗,就是太长了。
(四)、表示适合:来的是时候。
(五)、表示任何:凡是。是活儿他都肯干。
(六)、用于问句:他是走了吗?
(七)、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是冷。
(八)、对,合理,与“非”相对:是非。他说的是。实事求是。
(九)、认为对:是古非今。各行其是。深是其言。
(十)、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是,我就去。
(十一)、这,此: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是。
(十二)、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惟你是问。惟利是图。
(十三)、姓。
焉 yān(一ㄢ)
(一)、与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心不在焉。不复出焉。
(二)、乃,才: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三)、文言疑问词,怎么,哪儿:且焉置土石?
(四)、文言助词:又何戚焉。